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硫醇配体保护金团簇金—硫骨架异构和团簇结构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第9页
    1.2 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第9-14页
        1.2.1 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研究第9-12页
        1.2.2 硫醇配体保护金纳米团簇中金内核的结构种类第12-13页
        1.2.3 硫醇配体保护金纳米团簇中配体钉书针的结构种类第13-14页
    1.3 纳米团簇的实际应用第14-15页
        1.3.1 金纳米团簇的催化作用第14-15页
        1.3.2 纳米团簇在生物科技的应用第15页
        1.3.3 纳米团簇的独特磁性及光学性质第15页
    1.4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2章 理论背景第17-27页
    2.1 基础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发展第17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17-23页
        2.2.1 Thomas-Fermi模型第18-19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第19-21页
        2.2.3 Kohn-Sham方程第21-23页
    2.3 量子化学近似方法第23-26页
        2.3.1 Born-Oppenheimer(BO)近似第23页
        2.3.2 单电子近似第23-25页
        2.3.3 交换相关泛函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硫醇配体保护金团簇金-硫骨架异构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计算方法第28页
    3.3 Au_(28)(SR)_(20)团簇的第三种异构体结构第28-35页
        3.3.1 实验得到的两种Au_(28)(SR)_(20)团簇异构体衍生出的演化路径第28-30页
        3.3.2 第三种Au_(28)(SR)_(20)团簇异构体结构的理论探究第30-31页
        3.3.3 Au_(28)-Iso3团簇的稳定性研究第31-32页
        3.3.4 配体效应对Au_(28)团簇异构体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第32-34页
        3.3.5 Au_(28)团簇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第34-35页
    3.4 生长机理以及新结构演化路径第35-38页
        3.4.1 “内核-钉书针”生长机理第35页
        3.4.2 以Au_(28)-Iso3团簇为母体结构的新演化路径第35-36页
        3.4.3 Au_(36)(SR)_(24)和Au_(44)(SR)_(28)团簇的新的异构体结构第36-37页
        3.4.4 路径D的探究第37-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理论预测Au_(22)(SR)_(16)与Au_(15)(SR)_(13)团簇的结构第39-52页
    4.1 引言第39-40页
    4.2 计算方法第40页
    4.3 理论探究Au_(22)(SR)_(16)团簇的结构第40-49页
        4.3.1 内核与价电子数目的关系第40-42页
        4.3.2 以三类金内核为展开结构搜索第42-47页
        4.3.3 Au_(22)(SR)_(16)团簇异构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比较第47-48页
        4.3.4 Au_(22)(SR)_(16)团簇异构体的电子密度性质第48-49页
    4.4 Au_(15)(SR)_(13)团簇的结构预测第49-51页
        4.4.1 早期理论研究的工作第49-50页
        4.4.2 Au_(15)(SR)_(13)团簇的理论预测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5.1 结论第52页
    5.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芴官能团手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疏水改性Cr-MIL-101协同NHPI催化环己烷选择性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