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1.2.1 草地枯落物的概念、分解过程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2.2 枯落物的分解特征及模型模拟 | 第18-20页 |
1.2.3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 第20-22页 |
1.2.4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 第22-24页 |
1.3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5-3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1.1 枯落物分解进程及基质质量变化特征 | 第25页 |
2.1.2 枯落物分解过程中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 第25页 |
2.1.3 土壤性质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页 |
2.1.4 枯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联 | 第25-26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2.3.1 野外模拟枯落物的分解 | 第27-29页 |
2.3.2 项目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3.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第30-34页 |
第三章 不同植物枯落物分解进程及模型预测 | 第34-45页 |
3.1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3.1.1 不同植物枯落物基质质量 | 第34-36页 |
3.1.2 不同植物枯落物残余比例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3.1.3 不同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变化特征 | 第38-39页 |
3.1.4 不同植物枯落物分解模型及动态预测 | 第39-41页 |
3.1.5 混合枯落叶对残余比例的非加和效应 | 第41页 |
3.1.6 枯落物分解常数与初始基质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 讨论 | 第42-44页 |
3.2.1 不同枯落叶和植物根的分解特征 | 第42-43页 |
3.2.2 不同枯落叶和植物根的分解进程及模拟预测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不同植物枯落物碳氮磷、纤维素及木质素变化特征 | 第45-67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45-64页 |
4.1.1 不同枯落物全碳变化特征 | 第45-48页 |
4.1.2 不同枯落物全氮变化特征 | 第48-50页 |
4.1.3 不同枯落物全磷变化特征 | 第50-52页 |
4.1.4 不同枯落物纤维素变化特征 | 第52-55页 |
4.1.5 不同植物枯落物木质素变化特征 | 第55-57页 |
4.1.6 枯落物基质绝对量变化特征 | 第57-59页 |
4.1.7 混合枯落叶对基质质量累积指数的非加和效应分析 | 第59-61页 |
4.1.8 枯落物基质质量与残余比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4页 |
4.2 讨论 | 第64-66页 |
4.2.1 枯落物碳氮磷随分解进程变化及释放特征 | 第64-65页 |
4.2.2 枯落物纤维素和木质素随分解进程变化及降解特征 | 第65页 |
4.2.3 枯落物基质质量变化与质量残余的互控机制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不同植物枯落物中微量元素释放/富集特征 | 第67-92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67-89页 |
5.1.1 不同枯落物钙含量变化特征 | 第67-70页 |
5.1.2 不同枯落物镁含量变化特征 | 第70-72页 |
5.1.3 不同枯落物铁含量变化特征 | 第72-75页 |
5.1.4 不同枯落物锰含量变化特征 | 第75-78页 |
5.1.5 不同枯落物铜含量变化特征 | 第78-81页 |
5.1.6 不同枯落物锌含量变化特征 | 第81-84页 |
5.1.7 枯落物中微量元素绝对量变化量及变化率 | 第84-85页 |
5.1.8 混合枯落叶对中微量元素累积指数的非加和效应分析 | 第85-87页 |
5.1.9 枯落物中微量元素和质量残余之间的Pearson相关 | 第87-89页 |
5.2 讨论 | 第89-91页 |
5.2.1 不同植物枯落物中微量元素释放/富集特征 | 第89-90页 |
5.2.2 枯落物分解进程及中微量元素的互控机制 | 第90-9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碳、氮、磷及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92-110页 |
6.1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7页 |
6.1.1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92-93页 |
6.1.2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93-94页 |
6.1.3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硝铵态氮的影响 | 第94-97页 |
6.1.4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第97-98页 |
6.1.5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98-101页 |
6.1.6 混合枯落叶对土壤影响的非加和效应分析 | 第101-104页 |
6.1.7 土壤碳、氮、磷及中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104-107页 |
6.2 讨论 | 第107-109页 |
6.2.1 不同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2.2 枯落物分解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第110-125页 |
7.1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23页 |
7.1.1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7.1.2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7.1.3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7.1.4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7.1.5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7.1.6 混合枯落叶对土壤酶活性的非加性效应分析 | 第120页 |
7.1.7 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主要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 第120-123页 |
7.2 讨论 | 第123-124页 |
7.2.1 土壤酶活性对枯落物分解的响应 | 第123页 |
7.2.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枯落物分解的响应 | 第123-12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枯落物分解特征和土壤性质变化的关联 | 第125-132页 |
8.1 枯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性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125-130页 |
8.2 土壤性质变化与枯落物分解特征之间的关联 | 第130-131页 |
8.3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九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2-135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132-134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34页 |
9.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