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 | 第15-19页 |
1.2.1 物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17-19页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23-27页 |
2.2.1 农牧业气象数据 | 第23-25页 |
2.2.2 生态数据 | 第25-26页 |
2.2.3 气象数据 | 第26-27页 |
2.3 数据处理与方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牧业气候基本特征 | 第30-41页 |
3.1 气温变化趋势 | 第30-32页 |
3.1.1 年季尺度气温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3.1.2 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 第32页 |
3.2 降水量变化趋势 | 第32-34页 |
3.3 日照变化趋势 | 第34-36页 |
3.4 生物界限温度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3.4.1 积温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3.4.2 界限温度的初终日变化 | 第37-38页 |
3.5 讨论 | 第38-39页 |
3.6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农作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41-51页 |
4.1 农作物物候变化特征 | 第42-46页 |
4.1.1 播种期变化 | 第42-43页 |
4.1.2 成熟期变化 | 第43页 |
4.1.3 生长期变化 | 第43-44页 |
4.1.4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变化 | 第44-46页 |
4.2 农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46-50页 |
4.2.1 农作物物候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46-47页 |
4.2.2 气候变化对千粒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3 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及评估 | 第48-50页 |
4.3 讨论 | 第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牧草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51-97页 |
5.1 物种尺度的牧草物候变化特征 | 第51-71页 |
5.1.1 返青期变化 | 第52-57页 |
5.1.2 黄枯期变化 | 第57-62页 |
5.1.3 开花期变化 | 第62-66页 |
5.1.4 生长期变化 | 第66-71页 |
5.2 群落尺度的草地物候变化特征 | 第71-87页 |
5.2.1 返青期变化 | 第72-79页 |
5.2.2 黄枯期变化 | 第79-85页 |
5.2.3 生长期变化 | 第85-87页 |
5.3 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87-91页 |
5.3.1 地上生物量变化特征 | 第88-89页 |
5.3.2 气候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5.3.3 生物量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 第90-91页 |
5.4 讨论 | 第91-94页 |
5.4.1 物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第91-92页 |
5.4.2 气温和降水对生物量峰值的响应及其敏感性 | 第92-94页 |
5.5 小结 | 第94-97页 |
第六章 不同海拔高度农作物与牧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97-111页 |
6.1 不同海拔高度区气候变化差异及相关性 | 第97-99页 |
6.2 不同海拔区农作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差异 | 第99-103页 |
6.3 不同海拔高度牧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 第103-106页 |
6.4 农作物与牧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 第106-108页 |
6.5 讨论 | 第108-109页 |
6.6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11-113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6页 |
个人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