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天然产物 | 第16页 |
1.2 抗肿瘤药物 | 第16-17页 |
1.2.1 抗肿瘤药物历史 | 第16-17页 |
1.2.2 抗肿瘤药物分类 | 第17页 |
1.3 阿霉素概述 | 第17-21页 |
1.3.1 阿霉素的药理作用 | 第18页 |
1.3.2 阿霉素生产现状 | 第18-19页 |
1.3.3 阿霉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19-21页 |
1.4 聚酮合酶与聚酮化合物 | 第21-24页 |
1.4.1 聚酮合酶分类与功能 | 第22-23页 |
1.4.2 聚酮合酶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异源表达常用菌株 | 第24-26页 |
1.5.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25页 |
1.5.2 酵母表达系统 | 第25-26页 |
1.6 多基因协同异源表达策略 | 第26-29页 |
1.7 本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阿霉素关键合成酶基因的单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与异源表达研究 | 第30-50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2.1 菌种与质粒 | 第31页 |
2.2.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31-32页 |
2.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32页 |
2.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2.3.1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32-33页 |
2.3.2 基因组提取 | 第33-34页 |
2.3.3 PCR扩增目的基因与产物回收 | 第34页 |
2.3.4 提取质粒 | 第34页 |
2.3.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4-35页 |
2.3.6 酶切与切胶回收 | 第35页 |
2.3.7 连接与热转化 | 第35页 |
2.3.8 菌落PCR验证 | 第35-36页 |
2.3.9 重组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表达 | 第36页 |
2.3.10 SDS-PAGE电泳分析 | 第36-39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39-46页 |
2.4.1 链霉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39页 |
2.4.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43页 |
2.4.3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 第43-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2.6 本章所用引物 | 第47-50页 |
第三章 Ⅱ型聚酮合酶异源表达情况研究 | 第50-64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3.2.1 菌种与质粒 | 第51页 |
3.2.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51页 |
3.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51页 |
3.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1-5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3.3.1 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思路 | 第52-53页 |
3.3.2 提取高浓度质粒 | 第53页 |
3.3.3 酶切与产物纯化 | 第53-54页 |
3.3.4 多基因表达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 第54页 |
3.3.5 多基因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54-55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55-61页 |
3.4.1 Ⅱ型聚酮合酶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 第55-58页 |
3.4.2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 第58-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四章 Ⅱ型聚酮合酶模块工程菌的发酵表征 | 第64-70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4.2.1 菌种与质粒 | 第64页 |
4.2.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64-65页 |
4.2.3 主要耗材与仪器 | 第6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5页 |
4.3.2 电击转化 | 第65-66页 |
4.3.3 质谱检测 | 第66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大肠杆菌副产物途径的弱化与突变株构建 | 第70-80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5.2.1 菌种与质粒 | 第70-71页 |
5.2.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71页 |
5.2.3 主要耗材与仪器 | 第7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1-74页 |
5.3.1 Red同源重组技术 | 第71-72页 |
5.3.2 Red同源重组方法 | 第72-74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74-78页 |
5.4.1 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 第74-76页 |
5.4.2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6 本章所用引物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实验工作总结 | 第80页 |
6.2 创新点 | 第80页 |
6.3 实验反思与建议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附录1 论文所用试剂 | 第90-92页 |
附录2 本研究所用到的仪器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导师信息与作者 | 第96-9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