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3 研究价值(推广价值-构筑物仅仅是景观上面的改造) | 第14页 |
1.3 研究范围界定与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9页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页 |
1.3.2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9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论文框架及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基础性研究 | 第22-33页 |
2.1 工业构筑物的相关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工业构筑物的分类方式 | 第22-24页 |
2.1.2 工业构筑物的特征 | 第24页 |
2.2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相关概述 | 第24-33页 |
2.2.1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分类 | 第24-27页 |
2.2.2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价值分析 | 第27-29页 |
2.2.3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结构可行性 | 第29-31页 |
2.2.4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实用性 | 第31-32页 |
2.2.5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空间意义 | 第32-33页 |
第3章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改造设计研究 | 第33-46页 |
3.1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改造的必要性 | 第33页 |
3.1.1 为工业遗产改造找寻新的载体与方式 | 第33页 |
3.1.2 为城市发展寻找新的空间 | 第33页 |
3.1.3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第33页 |
3.2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改造面临的问题 | 第33-34页 |
3.2.1 结构改造上的困难 | 第33-34页 |
3.2.2 构筑物污染上的难题 | 第34页 |
3.2.3 经验的匮乏 | 第34页 |
3.2.4 投资成本上的考虑 | 第34页 |
3.3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改造的原则 | 第34-35页 |
3.3.1 改造前对筒仓类工业构筑物进行价值评估 | 第34页 |
3.3.2 充分尊重原有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的空间形象和历史文脉 | 第34-35页 |
3.3.3 保护前提下实现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性 | 第35页 |
3.3.4 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与多样性的原创设计 | 第35页 |
3.3.5 新旧对比以真实清晰地表达原貌 | 第35页 |
3.3.6 保证结构安全、满足建筑规范要求 | 第35页 |
3.4 筒仓类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方法 | 第35-45页 |
3.4.1 功能性重构 | 第39-43页 |
3.4.2 空间改造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济钢厂区B(炼铁厂)地块改造设计实践 | 第46-66页 |
4.1 项目背景综述 | 第46-51页 |
4.1.1 项目区位 | 第46-47页 |
4.1.2 历史背景 | 第47页 |
4.1.3 价值评估 | 第47-51页 |
4.2 B地块的改造设计内容 | 第51-56页 |
4.2.1 改造前厂区现状设备 | 第51-52页 |
4.2.2 改造前厂区交通管线 | 第52-53页 |
4.2.3 改造厂区的规划构思 | 第53-56页 |
4.3 煤气柜的改造设计过程 | 第56-65页 |
4.3.1 功能的重构 | 第56页 |
4.3.2 内部空间的重塑 | 第56-57页 |
4.3.3 外部加建 | 第57-58页 |
4.3.4 表皮的处理 | 第58页 |
4.3.5 结构的处理 | 第58-64页 |
4.3.6 形体拆分 | 第64-65页 |
4.4 项目总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7-68页 |
附录A:改造前济钢厂区效果图 | 第68-69页 |
附录B:改造后煤气柜总平面图 | 第69-70页 |
附录C:改造后煤气柜各层平面图 | 第70-82页 |
附录D:改造后煤气柜立面图剖面图 | 第82-87页 |
附录E:改造后煤气柜的效果图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图表目录索引 | 第90-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