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使字句致使强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缘起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概况及问题第11-15页
  一、致使范畴的研究概况及问题第11-13页
  二、使字句的研究概况及问题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价值第15-16页
  一、理论价值第15页
  二、实践价值第15-16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及语料来源第16-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框架第16-17页
  三、语料来源第17-19页
第二章 致使强度第19-27页
 第一节 致使情景第19-20页
 第二节 致使强度及制约因素第20-22页
  一、致使强度第20页
  二、制约因素第20-22页
 第三节 致使强度的次范畴第22-27页
  一、主观致使强度第22-25页
  二、客观致使强度第25-26页
  三、横向致使强度第26页
  四、纵向致使强度第26-27页
第三章 致使强度横向等级第27-44页
 第一节 被否定性不同第27-31页
  一、前否定形式第27-28页
  二、肯定与否定用法的对称和不对称分布第28-29页
  三、结构的肯定与否定公理第29-30页
  四、致使强度横向等级第30-31页
 第二节 使事自主性保留多少的不同第31-39页
  一、使事自主性保留的多少第31-33页
  二、使字句的致使语义特点第33-35页
  三、致事与使事的拉锯模式第35-37页
  四、观察的出发点第37-39页
 第三节 “使令兼表被动”现象第39-41页
  一、"使令兼表被动"现象的有无第39-40页
  二、致使词兼表被动第40-41页
 第四节 本章总结第41-44页
第四章 致使强度纵向变量第44-56页
 第一节 纵向变量第44-45页
 第二节 致事变量第45-49页
  一、生命度第45页
  二、询问方式第45-48页
  三、对致使强度的影响第48-49页
 第三节 使事变量第49-51页
  一、周遍性使事第49-51页
  二、对致使强度的影响第51页
 第四节 程度副词变量第51-53页
  一、程度副词与致使度等级第52-53页
  二、程度副词的对称和不对称分布第53页
 第五节 关系变量第53-54页
 第六节 本章总结第54-56页
第五章 致使强度的语法行为第56-72页
 第一节 对谓词的制约第56-61页
  一、语义比较第56页
  二、句法结构及转化分析第56-60页
  三、理论分析第60-61页
 第二节 对致使词的制约第61-63页
  一、致使词的肯定与否定并列使用情况第61-62页
  二、理论分析第62-63页
 第三节 对语气的制约第63-65页
  一、致使度与语气第63-64页
  二、理论分析第64-65页
 第四节 对使字句与致使性"把"字句转换的制约第65-72页
  一、致使性"把"字句的范围第65-67页
  二、致使性"把"字句的致使强度第67-70页
  三、语义匹配机制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中的成分省略—主语个案研究
下一篇:湖南临武(楚江晓言塘)土话语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