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非线性能量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非线性能量阱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非线性能量阱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控制体系数值算法研究 | 第20-40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摩擦型负刚度NES控制体系数值算法 | 第20-28页 |
2.2.1 滑移期和啮合期的判别方法 | 第20-23页 |
2.2.2 滑移期和啮合期临界点数值的计算 | 第23-28页 |
2.3 碰振型负刚度NES数值算法 | 第28-30页 |
2.4 基于数值小波变换的NES体系响应功率谱构造 | 第30-38页 |
2.4.1 小波变换原理 | 第30-33页 |
2.4.2 小波变换中母小波的选择 | 第33-37页 |
2.4.3 数值小波功率谱算法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负刚度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控制性能研究 | 第40-72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负刚度NES减震控制体系力学模型 | 第40-44页 |
3.2.1 负刚度NES的弹性回复力模型 | 第40-43页 |
3.2.2 负刚度NES减震控制体系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3.3 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分析方法 | 第44-47页 |
3.3.1 基于数值小波功率谱的瞬时内共振俘获分析 | 第44-45页 |
3.3.2 减震控制性能优化的方法 | 第45-46页 |
3.3.3 地震动记录的选用 | 第46-47页 |
3.4 单自由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分析 | 第47-61页 |
3.4.1 单自由度负刚度NES体系的参数 | 第47-48页 |
3.4.2 单自由度体系负刚度NES减震控制的鲁棒性分析 | 第48-53页 |
3.4.3 单自由度体系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机理分析 | 第53-61页 |
3.5 两自由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分析 | 第61-70页 |
3.5.1 两自由度负刚度NES体系的参数 | 第61页 |
3.5.2 两自由度体系负刚度NES减震控制的鲁棒性分析 | 第61-65页 |
3.5.3 两自由度体系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机理分析 | 第65-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摩擦对负刚度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72-82页 |
4.1 概述 | 第72页 |
4.2 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效果的验证 | 第72-76页 |
4.2.1 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体系动力学模型 | 第72-74页 |
4.2.2 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效果验证 | 第74-76页 |
4.3 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影响因数的理论分析 | 第76-81页 |
4.3.1 质量比对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2 地震动记录峰值对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3 摩擦力大小对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碰振对负刚度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82-92页 |
5.1 概述 | 第82页 |
5.2 碰振对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82-88页 |
5.2.1 碰振型负刚度NES减震控制体系动力学模型 | 第82-84页 |
5.2.2 碰振对负刚度NES体系地震响应时程的影响 | 第84-87页 |
5.2.3 碰振对负刚度NES体系减震控制鲁棒性的影响 | 第87-88页 |
5.3 碰振对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88-91页 |
5.3.1 碰振优化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验证 | 第88-90页 |
5.3.2 碰振材料对摩擦负刚度NES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90页 |
5.3.3 碰振-摩擦负刚度NES中负刚度的作用 | 第90-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负刚度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控制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92-130页 |
6.1 概述 | 第92页 |
6.2 试验概况 | 第92-96页 |
6.2.1 试验仪器的选取 | 第92-93页 |
6.2.2 传感器的布置 | 第93-94页 |
6.2.3 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94-96页 |
6.3 单层高摩擦负刚度NES模型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96-104页 |
6.3.1 NES模型及试验工况 | 第96-99页 |
6.3.2 NES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99-102页 |
6.3.3 NES模型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2-104页 |
6.4 单层低摩擦负刚度NES模型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104-111页 |
6.4.1 NES模型及试验工况 | 第104-106页 |
6.4.2 NES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6-109页 |
6.4.3 NES模型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9-111页 |
6.5 四层高摩擦负刚度NES模型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111-119页 |
6.5.1 NES模型及试验工况 | 第111-113页 |
6.5.2 NES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3-117页 |
6.5.3 NES模型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17-119页 |
6.6 四层低摩擦负刚度NES模型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119-128页 |
6.6.1 NES模型及试验工况 | 第119-121页 |
6.6.2 NES减震控制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1-126页 |
6.6.3 NES模型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26-12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0-13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7-13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