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提出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公共场所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存在 | 第16-19页 |
一、与传统隐私权界定的差异 | 第16-17页 |
二、“公共”与隐私权的表象悖论及解除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公共空间隐私权的历史肇始 | 第19-29页 |
一、法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肇始 | 第19-22页 |
二、美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历史肇始 | 第22-24页 |
三、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24-29页 |
第二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 第29-36页 |
第一节 现代社会发展使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害加剧 | 第29-32页 |
一、社会控制使公共场所隐私权遭遇压缩 | 第29-30页 |
二、科技进步使公共场所隐私权侵犯加剧成为可能 | 第30-31页 |
三、视频监控主客体的质、量上升使研究成为必要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隐私权的内在价值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基石 | 第32-34页 |
一、作为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的人格尊严 | 第32-33页 |
二、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行动自由 | 第33页 |
三、在非私人场合表达情感的自由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权利与权力的对抗性贯穿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的始终 | 第34-36页 |
一、隐私权利关乎公民“自治” | 第34页 |
二、制约公共权力过度扩张的限权理念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个人与私人利益的博弈 | 第36-38页 |
一、与公民的拍摄自由相冲突 | 第36-37页 |
二、与场所管理者的权利相冲突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博弈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博弈 | 第39-41页 |
一、源于与新闻自由的对抗 | 第39-40页 |
二、基于社会道德利益的考量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类型化保护构建 | 第41-52页 |
第一节 空间类型化 | 第41-44页 |
一、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 | 第41-42页 |
二、半开放的公共场所 | 第42-43页 |
三、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主体身份类型化 | 第44-47页 |
一、完全公众人物——公职人员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 第45-46页 |
二、有限目的公众人物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 第46-47页 |
三、非自愿公众人物——普通自然人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 第47页 |
第三节 内容类型化 | 第47-52页 |
一、理论之维:学理上的类型分析 | 第48-49页 |
二、实践之维:冒犯权利典型行为分析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