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现实意义第10页
        (二)理论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3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3页
        (三)实验法第13-14页
    五、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概念与现状第16-20页
    一、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概念第16-17页
    二、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现状第17-20页
第二章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类别与表现第20-26页
    一、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类别第20-23页
        (一)按语言暴力形式分类第20页
        (二)按事件指向关系分类第20-22页
        (三)按用户性别分类第22-23页
    二、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表现第23-26页
        (一)明示性语言暴力跟帖第23-24页
        (二)暗示性语言暴力跟帖第24-26页
第三章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第26-42页
    一、共情理论:虚拟环境放大了个人恩怨第26-31页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第26页
        (二)情感倾向与利己主义之间的关系第26-31页
    二、群体极化:虚拟环境反映了社会矛盾第31-35页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1-32页
        (二)地域文化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第32-35页
    三、行为异化:虚拟环境下的伦理道德第35-38页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5-36页
        (二)语言暴力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第36-38页
    四、刻板印象:虚拟环境深化了性别“认同”第38-42页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8-39页
        (二)语言暴力与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第39-42页
第四章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扩散第42-52页
    一、媒体参与式扩散第42-45页
        (一)媒体对语言暴力的跟帖第42-43页
        (二)意见领袖对语言暴力的二次传播第43-45页
    二、明星的“推波助澜”第45-47页
        (一)明星对语言暴力的跟帖第45-46页
        (二)粉丝对语言暴力的二次传播第46-47页
    三、网民用户的盲目性扩散第47-52页
        (一)个人对语言暴力的跟帖第47-49页
        (二)群体对语言暴力的二次传播第49-52页
第五章 发现与建议第52-56页
    一、研究发现第52-53页
    二、研究建议第53-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下演讲的传播特点和社会功能研究--以《TED》和《开讲啦》为例
下一篇: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女主剧受众审美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