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为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蓄力 | 第13页 |
1.2.2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13页 |
1.2.3 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关于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4 文献分布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 “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0-21页 |
2.1.1 “生活”与“教学” | 第20页 |
2.1.2 生活化教学 | 第20页 |
2.1.3 生物生活化教学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页 |
2.2.2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其它理论 | 第22-24页 |
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0页 |
3.1 调查问卷编制 | 第24页 |
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3.3 高中生物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必要性的提出 | 第27-30页 |
4 “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提出——以《分子与细胞》为例 | 第30-44页 |
4.1 教材分析 | 第30-32页 |
4.2 策略一:教学准备生活化 | 第32-33页 |
4.3 策略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 第33-42页 |
4.3.1 导入生活 | 第33页 |
4.3.2 探究生活 | 第33页 |
4.3.3 感悟生活 | 第33-34页 |
4.3.4 学会生活 | 第34页 |
4.3.5 案例设计——“细胞中的无机物” | 第34-38页 |
4.3.6 案例设计——“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 第38-42页 |
4.4 策略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 第42页 |
4.5 策略四:其它生活化教学手段 | 第42-44页 |
5 “生活化教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 第44-50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44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44页 |
5.3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5.4 教学实践结果 | 第44-49页 |
5.4.1 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5.4.2 学科素养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5.4.3 学习动机和态度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5 结论 | 第49-50页 |
6 总结反思 | 第50-52页 |
6.1 本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 第50页 |
6.2 对“生活化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附录A 生物课堂使用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附录B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 第56-57页 |
附录C 生物学科素养测试题 | 第57-61页 |
附录D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