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缺失条件下我国教育收益率估计和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1页 |
1.5 问题的重点与难点 | 第11-13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6.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6.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6-21页 |
2.1 教育收益率与明瑟收入函数 | 第16-17页 |
2.1.1 教育收益率 | 第16-17页 |
2.1.2 明瑟收入函数 | 第17页 |
2.2 缺失数据与缺失机制 | 第17-19页 |
2.2.1 缺失数据 | 第17-18页 |
2.2.2 缺失机制 | 第18-19页 |
2.3 极大似然估计 | 第19-21页 |
2.3.1 似然函数与极大似然估计 | 第19-20页 |
2.3.2 缺失数据下的极大似然函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模型的构建与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 | 第21-26页 |
3.1 构建模型 | 第21-22页 |
3.2 估计参数 | 第22页 |
3.3 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 | 第22-26页 |
第四章 估计量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4.1 MonteCarlo算法概述 | 第26页 |
4.2 EM算法概述 | 第26-28页 |
4.3 估计量的数值计算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5.2 描述性统计及数据预处理 | 第31-33页 |
5.3 模型选择 | 第33-37页 |
5.3.1 可忽略缺失机制模型 | 第33-35页 |
5.3.2 不可忽略缺失机制模型 | 第35-37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 | 第38-40页 |
6.1 论文的总结 | 第3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6.3 后续研究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