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 第13页 |
1.2.2 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3 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 第15-16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第2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基础理论 | 第19-28页 |
2.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审计质量 | 第19页 |
2.1.2 审计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2.1.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2.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3 控制理论 | 第24页 |
2.2.4 全面质量管理 | 第24-28页 |
第3章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 第28-40页 |
3.1 职业道德要求 | 第28-29页 |
3.1.1 独立性约束 | 第28页 |
3.1.2 风险意识灌输 | 第28-29页 |
3.2 组织管理 | 第29-31页 |
3.2.1 组织形式 | 第29页 |
3.2.2 组织文化 | 第29-30页 |
3.2.3 组织架构 | 第30-31页 |
3.3 业务管理控制 | 第31-34页 |
3.3.1 业务承接阶段 | 第32页 |
3.3.2 审计计划阶段 | 第32-33页 |
3.3.3 业务执行阶段 | 第33页 |
3.3.4 业务完成阶段 | 第33-34页 |
3.4 监控 | 第34页 |
3.4.1 监控制度 | 第34页 |
3.4.2 监控结果处理 | 第34页 |
3.5 人力资源管理 | 第34-40页 |
3.5.1 人员招聘 | 第34-35页 |
3.5.2 员工培训 | 第35页 |
3.5.3 员工薪酬及考核 | 第35-40页 |
第4章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8页 |
4.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4.1.1 项目成员委派欠科学 | 第40-41页 |
4.1.2 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存在不足 | 第41-42页 |
4.1.3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第42-44页 |
4.1.4 业绩评价未充分考虑执业质量 | 第44页 |
4.1.5 项目主要审计人员欠缺执业经验 | 第44-45页 |
4.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4.2.1 过于压缩显性审计成本 | 第45页 |
4.2.2 未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 | 第45-46页 |
4.2.3 审计人员未能勤勉尽责 | 第46页 |
4.2.4 员工考核机制欠完善 | 第46-47页 |
4.2.5 人力配置模式阻碍经验的积累 | 第47-48页 |
第5章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改进建议 | 第48-59页 |
5.1 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 | 第48-49页 |
5.1.1 着重进行收入开发 | 第48页 |
5.1.2 重视隐性成本考量 | 第48-49页 |
5.2 落实风险导向审计 | 第49-50页 |
5.2.1 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 第49页 |
5.2.2 了解行业特点警惕高风险科目 | 第49-50页 |
5.2.3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审计水平 | 第50页 |
5.3 加强项目审计质量的控制 | 第50-52页 |
5.3.1 规范审计程序的执行 | 第50-51页 |
5.3.2 强化监督复核的有效性 | 第51-52页 |
5.4 完善员工考核机制 | 第52-54页 |
5.4.1 制定审计业务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 第52-54页 |
5.4.2 质量考核评价与业绩考评挂钩 | 第54页 |
5.5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 第54-59页 |
5.5.1 优化人员选聘方案 | 第54-57页 |
5.5.2 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第57-58页 |
5.5.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