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港口工程论文--港口构造与设备论文--锚地、泊位及系泊设备论文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6页
    2.1 相关概念第18-20页
        2.1.1 津冀沿海第18-19页
        2.1.2 锚地第19-20页
        2.1.3 锚地的政府管理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6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0-23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3-24页
        2.2.3 系统工程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现状分析第26-39页
    3.1 当前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第26-29页
        3.1.1 采取的主要举措第27-28页
        3.1.2 取得的成效第28-29页
    3.2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3.2.1 津冀沿海锚地与其他用海矛盾亟待政府协调第30页
        3.2.2 津冀锚地资源共享共用缺乏政府的统一调配第30-32页
        3.2.3 津冀沿海锚地滞后于港口发展第32-33页
        3.2.4 津冀沿海锚地维护管理缺失第33页
    3.3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9页
        3.3.1 海洋产业开发缺乏统筹协调第33-35页
        3.3.2 锚地管理的整体重视程度不足第35页
        3.3.3 锚地管理规定笼统操作性差第35-37页
        3.3.4 锚地管理程序复杂标准不一第37-39页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锚地政府管理的经验借鉴第39-46页
    4.1 国外锚地政府管理概况第39-40页
        4.1.1 美国:锚地管理主体明确第39-40页
        4.1.2 日本:锚地管理制度规范严格第40页
    4.2 国内其他地区锚地政府管理案例第40-43页
        4.2.1 广州:形成完善的锚地管理体系和机制第40-42页
        4.2.2 湖南:出台了锚地建设管理办法第42-43页
        4.2.3 江苏:统筹锚地规划和管理信息化第43页
    4.3 经验借鉴第43-46页
        4.3.1 政府部门应出台锚地建设管理制度第43-44页
        4.3.2 锚地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第44页
        4.3.3 政府部门在锚地管理中应强化信息化集中化管理第44-46页
第5章 完善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的对策建议第46-55页
    5.1 加强海域使用统筹管理第46-47页
        5.1.1 完善海域使用统筹管理机制第46-47页
        5.1.2 全面推广海域使用后评估制度第47页
    5.2 实现区域锚地共享共用第47-48页
        5.2.1 建立津冀沿海锚地共建共享共用机制第47-48页
        5.2.2 建立津冀沿海锚地信息共享机制第48页
    5.3 完善锚地管理的法规体系第48-49页
        5.3.1 制定津冀沿海锚地管理规定第48-49页
        5.3.2 确定锚地建设技术标准第49页
    5.4 细化锚地规划和锚地建设管理第49-52页
        5.4.1 重视锚地建设前期研究工作第50页
        5.4.2 强化港口规划中锚地的规划内容第50-51页
        5.4.3 明确锚地建设责任主体第51页
        5.4.4 明确锚地审批权限和流程第51-52页
        5.4.5 建立锚地与码头船舶通航匹配性的评估机制第52页
    5.5 重视锚地维护工作第52-55页
        5.5.1 建立锚地维护制度第52-53页
        5.5.2 鼓励锚地多元化维护第53-55页
第6章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境激励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模态参数识别及模型修正
下一篇:基于功能安全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