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津冀沿海 | 第18-19页 |
2.1.2 锚地 | 第19-20页 |
2.1.3 锚地的政府管理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3 系统工程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当前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第26-29页 |
3.1.1 采取的主要举措 | 第27-28页 |
3.1.2 取得的成效 | 第28-29页 |
3.2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2.1 津冀沿海锚地与其他用海矛盾亟待政府协调 | 第30页 |
3.2.2 津冀锚地资源共享共用缺乏政府的统一调配 | 第30-32页 |
3.2.3 津冀沿海锚地滞后于港口发展 | 第32-33页 |
3.2.4 津冀沿海锚地维护管理缺失 | 第33页 |
3.3 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3.3.1 海洋产业开发缺乏统筹协调 | 第33-35页 |
3.3.2 锚地管理的整体重视程度不足 | 第35页 |
3.3.3 锚地管理规定笼统操作性差 | 第35-37页 |
3.3.4 锚地管理程序复杂标准不一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锚地政府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9-46页 |
4.1 国外锚地政府管理概况 | 第39-40页 |
4.1.1 美国:锚地管理主体明确 | 第39-40页 |
4.1.2 日本:锚地管理制度规范严格 | 第40页 |
4.2 国内其他地区锚地政府管理案例 | 第40-43页 |
4.2.1 广州:形成完善的锚地管理体系和机制 | 第40-42页 |
4.2.2 湖南:出台了锚地建设管理办法 | 第42-43页 |
4.2.3 江苏:统筹锚地规划和管理信息化 | 第43页 |
4.3 经验借鉴 | 第43-46页 |
4.3.1 政府部门应出台锚地建设管理制度 | 第43-44页 |
4.3.2 锚地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 | 第44页 |
4.3.3 政府部门在锚地管理中应强化信息化集中化管理 | 第44-46页 |
第5章 完善津冀沿海锚地政府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5.1 加强海域使用统筹管理 | 第46-47页 |
5.1.1 完善海域使用统筹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5.1.2 全面推广海域使用后评估制度 | 第47页 |
5.2 实现区域锚地共享共用 | 第47-48页 |
5.2.1 建立津冀沿海锚地共建共享共用机制 | 第47-48页 |
5.2.2 建立津冀沿海锚地信息共享机制 | 第48页 |
5.3 完善锚地管理的法规体系 | 第48-49页 |
5.3.1 制定津冀沿海锚地管理规定 | 第48-49页 |
5.3.2 确定锚地建设技术标准 | 第49页 |
5.4 细化锚地规划和锚地建设管理 | 第49-52页 |
5.4.1 重视锚地建设前期研究工作 | 第50页 |
5.4.2 强化港口规划中锚地的规划内容 | 第50-51页 |
5.4.3 明确锚地建设责任主体 | 第51页 |
5.4.4 明确锚地审批权限和流程 | 第51-52页 |
5.4.5 建立锚地与码头船舶通航匹配性的评估机制 | 第52页 |
5.5 重视锚地维护工作 | 第52-55页 |
5.5.1 建立锚地维护制度 | 第52-53页 |
5.5.2 鼓励锚地多元化维护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