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7页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问题提出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4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5页
        1.文献分析法第14页
        2.经验总结法第14页
        3.案例分析法第14-15页
        4.调查问卷法第15页
        5.访谈法第15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7页
        1.创新之处第15页
        2.不足之处第15-17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概述第17-25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1.生活与生活化第17页
        2.课堂教学生活化第17-18页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第18-19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特征第19-22页
        1.情感性第19-20页
        2.体验性第20页
        3.开放性第20-21页
        4.实践性第21-22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1.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第22-23页
        2.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第23页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第23-24页
        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第24页
        5.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第24-25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25-41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状调查第25-34页
        1.调查对象与目的第25页
        2.调查内容与过程第25-26页
        3.学生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26-34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第34-41页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之积极因素第34-36页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之不足之处第36-41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第41-55页
    (一)有机整合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第41-43页
        1.要强化目标意识第42页
        2.实现“三维”整合第42-43页
        3.立体生成目标第43页
    (二)精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第43-46页
        1.汲取鲜活的生活资源第44页
        2.积极开发乡土资源第44-45页
        3.融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第45页
        4.创设道德两难问题第45-46页
    (三)共同追求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第46-49页
        1.新课导入生活化第46-47页
        2.教学语言生活化第47页
        3.情境创设生活化第47-48页
        4.教学提问生活化第48-49页
        5.课后延伸生活化第49页
    (四)合理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第49-52页
        1.情境式教学第50-51页
        2.探究式教学第51页
        3.体验式教学第51-52页
    (五)全面建构生活化的评价体系第52-55页
        1.评价内容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第52-53页
        2.评价方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第53页
        3.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第53-54页
        4.评价标准由齐一化向分层化转变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调查问卷第60-62页
附录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访谈提纲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视野下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