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活性炭纤维电极的电容除盐性能及电极污染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1.1 前言第15-16页
    1.2 电容去离子原理第16-17页
    1.3 电容去离子技术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1 电容去离子研究历史第17页
        1.3.2 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3 电容去离子应用研究第20页
    1.4 电容去离子在实际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1-23页
        1.5.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1页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3 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3-29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和溶液第23-24页
    2.2 电极与电容模组第24-25页
        2.2.1 电极预处理第24页
        2.2.2 电容模组装配第24页
        2.2.3 实验装置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页
    2.4 分析测定方法第25-29页
        2.4.1 NaCl浓度测定第25-26页
        2.4.2 形貌分析第26-27页
        2.4.3 比表面积测试第27页
        2.4.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29页
第3章 活性碳纤维电极电容除盐性能的研究第29-47页
    3.1 活性炭纤维电极表征第29-32页
        3.1.1 表面形貌第29页
        3.1.2 比表面积第29-30页
        3.1.3 循环伏安测试第30-31页
        3.1.4 交流阻抗测试第31-32页
    3.2 活性炭纤维电容除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2-38页
        3.2.1 工作电压的影响第32-33页
        3.2.2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3-35页
        3.2.3 循环流速的影响第35-36页
        3.2.4 电极间距的影响第36-38页
    3.3 活性碳纤维电极电容除盐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第38-39页
    3.4 活性炭纤维电极循环使用之后的测试与表征第39-42页
        3.4.1 表面形貌第39-40页
        3.4.2 比表面积第40页
        3.4.3 循环伏安测试第40-41页
        3.4.4 交流阻抗测试第41-42页
    3.5 活性炭纤维电极除盐的动力学和等温模型第42-45页
        3.5.1 动力学过程第42-43页
        3.5.2 等温模型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可溶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对电极的污染特性研究第47-62页
    4.1 实验方法第47页
    4.2 苯甲酸对电极的污染特性研究第47-52页
        4.2.1 电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第48-49页
        4.2.2 表面形貌第49页
        4.2.3 比表面积第49-50页
        4.2.4 循环伏安测试第50-51页
        4.2.5 交流阻抗测试第51-52页
    4.3 腐植酸对电极的污染特性研究第52-56页
        4.3.1 电极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第52-54页
        4.3.2 表面形貌第54页
        4.3.3 比表面积第54-55页
        4.3.4 循环伏安测试第55-56页
        4.3.5 交流阻抗测试第56页
    4.4 铜离子对电极的污染特性研究第56-61页
        4.4.1 电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第57-58页
        4.4.2 表面形貌第58页
        4.4.3 比表面积第58-59页
        4.4.4 循环伏安测试第59-60页
        4.4.5 交流阻抗测试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罗丹明B酰亚胺的次氯酸和pH荧光探针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长株潭典型中轻度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及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