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丹明B酰亚胺的次氯酸和pH荧光探针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12-14页 |
1.1.1 荧光 | 第12页 |
1.1.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2-13页 |
1.1.3 荧光探针研究种类 | 第13页 |
1.1.4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及其光学性质 | 第13-14页 |
1.2 荧光分子探针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Rh-ClO荧光探针 | 第17-35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17-19页 |
2.2 仪器和原料 | 第19页 |
2.3 Rh-ClO荧光探针 | 第19-34页 |
2.3.1 合成路线 | 第19-20页 |
2.3.2 实验部分 | 第20页 |
2.3.3 探针水解性及pH性测试 | 第20-22页 |
2.3.4 探针金属离子选择性测试 | 第22-24页 |
2.3.5 探针阴离子测试 | 第24-34页 |
2.4 结论 | 第34-35页 |
第3章 pH荧光探针 | 第35-58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35-40页 |
3.2 探针分子结构 | 第40-41页 |
3.2.1 Rh-S | 第40页 |
3.2.2 Rh-BD | 第40页 |
3.2.3 Rh-L | 第40-41页 |
3.2.4 Rh-B | 第41页 |
3.3 仪器和原料 | 第41页 |
3.4 pH荧光探针 | 第41-57页 |
3.4.1 Rh-SpH荧光探针 | 第41-42页 |
3.4.2 Rh-BDpH荧光探针 | 第42-43页 |
3.4.3 Rh-LpH荧光探针 | 第43-44页 |
3.4.4 Rh-BpH荧光探针 | 第44-45页 |
3.4.5 测试 | 第45-48页 |
3.4.6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3.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