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氨氮增加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 第11-14页 |
1.1 氮循环与氨沉降 | 第11-13页 |
1.2 氨过量排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氨的光合毒害机制 | 第14页 |
2. 蓝藻高光诱导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集胞藻PCC 6803概述 | 第15页 |
2.2 高光诱导蛋白 | 第15-18页 |
3.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HLIPS在集胞藻PCC 6803耐受氨毒害中的功能研究 | 第20-50页 |
1. 引言 | 第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用藻株及培养 | 第20-21页 |
2.2 载体的构建 | 第21-25页 |
2.3 构建藻株的获取(遗传转化) | 第25-26页 |
2.4 氨处理 | 第26-27页 |
2.5 77K低温荧光实验 | 第27页 |
2.6 提取藻株的总蛋白和分离类囊体膜蛋白 | 第27-28页 |
2.7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第28-29页 |
2.8 PSⅡ的叶绿素荧光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2.9 非光化学淬灭(NPQ)测定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48页 |
3.1 氨处理下Hlips转录水平表达情况 | 第30-31页 |
3.2 hliA、hliB、hliC、hliD基因插入失活单突变藻株PCR鉴定 | 第31页 |
3.3 双突变藻株(hliA~-B~-、hliC~-D~-)的PCR鉴定 | 第31-32页 |
3.4 三敲除藻株(hliB~-C~-D~-、hliA~-C~-D~-、hliA~-B~-D~-、hliA~-B~-C~-)PCR鉴定 | 第32-34页 |
3.5 带his-tag标签藻株的PCR鉴定 | 第34-35页 |
3.6 单突变株长期氨处理敏感性分析 | 第35-37页 |
3.7 双突变株、三突变株长期氨处理敏感性分析 | 第37-40页 |
3.8 氨处理下个各藻株的77K低温荧光结果 | 第40-42页 |
3.9 氨处理对PsbO蛋白与类囊体膜结合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0 氨处理对藻株PSⅡ修复循环的影响 | 第43-46页 |
3.11 氨处理对藻株D1蛋白的损伤影响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学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