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写词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5页 |
1.1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的起源 | 第8-14页 |
1.1.1 起源进化 | 第9-10页 |
1.1.2 胞外结构域(ECDs) | 第10-11页 |
1.1.3 多样性 | 第11-12页 |
1.1.4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的扩增 | 第12页 |
1.1.5 RLKs基因的保留 | 第12-14页 |
1.2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的功能 | 第14-23页 |
1.2.1 抵御外界生物及非生物胁迫 | 第18页 |
1.2.2 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 第18-19页 |
1.2.3 参与拟南芥生殖生长过程 | 第19-23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6-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3-42页 |
3.1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的家族成员 | 第33-35页 |
3.2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5页 |
3.3 拟南芥类受体激酶启动子的克隆 | 第35-36页 |
3.4 转基因株系的构建及GUS染色观察 | 第36页 |
3.5 成熟胚珠中表达的RLKs | 第36-42页 |
3.5.1 胚珠中表达的RLKs及其亚家族分布 | 第36-38页 |
3.5.2 RLKs的功能分析 | 第38-41页 |
3.5.3 与基因芯片数据比对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6页 |
4.1 系统进化树的不全面性 | 第42-43页 |
4.2 有些基因无法克隆得到 | 第43-44页 |
4.3 部分实验结果与网上芯片数据不相符 | 第44-46页 |
附件: | 第46-78页 |
附件1 本研究用于类受体激酶启动子克隆的所有引物 | 第46-66页 |
附件2 RLKs的进化树 | 第66-77页 |
附件3: Genevestigator上查找不到或还未查找的RLKs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图表索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