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42页 |
第1章 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分析策略 | 第11-28页 |
1.1 外源基因的获取策略 | 第11-16页 |
1.1.1 逆转录PCR法 | 第11-12页 |
1.1.2 人工基因合成技术 | 第12页 |
1.1.3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 第12-15页 |
1.1.4 电子克隆(in silico cloning) | 第15页 |
1.1.5 基因组测序技术 | 第15-16页 |
1.1.6 基因改造 | 第16页 |
1.2 生物信息学的辅助作用 | 第16-19页 |
1.3 产物表达与分离、纯化 | 第19-27页 |
1.3.1 基因表达 | 第19-25页 |
1.3.2 重组蛋白分离纯化策略 | 第25-26页 |
1.3.3 重组蛋白的鉴定分析策略 | 第26-27页 |
1.4 结语 | 第27-28页 |
第2章 BAFF/APRIL系统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28-35页 |
2.1 BAFF/APRIL系统的成员 | 第28-30页 |
2.1.1 配体BAFF、APRIL | 第28-29页 |
2.1.2 受体BCMA、TACI和BAFF-R | 第29-30页 |
2.2 BAFF/APRIL系统的信号转导及生物学功能 | 第30-32页 |
2.2.1 BAFF/APRIL系统信号转导 | 第30-31页 |
2.2.2 BAFF/APRIL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 第31-32页 |
2.3 其他物种BAFF/APRIL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 第32-34页 |
2.4 结语 | 第34-35页 |
第3章 TRAIL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研究 | 第35-42页 |
3.1 TRAIL及其受体概述 | 第35-36页 |
3.1.1 配体TRAIL概述 | 第35页 |
3.1.2 TRAIL受体概述 | 第35-36页 |
3.2 TRAIL信号转导 | 第36-38页 |
3.2.1 TRAIL的经典凋亡途径 | 第36-37页 |
3.2.2 TRAIL介导的其他信号转导途径 | 第37-38页 |
3.3 TRAIL的生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38-40页 |
3.3.1 TRAIL参与的生理学作用 | 第38-39页 |
3.3.2 TRAIL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3.4 其他物种TRAIL研究现状 | 第40-41页 |
3.5 结语 | 第41-4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2-79页 |
第4章 家马sAPRIL/Fc、sBAFF/Fc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43-6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4.1.1 实验动物、质粒、菌种 | 第43页 |
4.1.2 试剂和耗材 | 第43页 |
4.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52页 |
4.2.1 pET28a-ecsAPRIL/Fc、pET28a-ecsBAFF/Fc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8页 |
4.2.2 ecsAPRIL/Fc、ecsBAFF/F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8-50页 |
4.2.3 ecsAPRIL/Fc、ecsBAFF/Fc的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 | 第50-51页 |
4.2.4 ecsAPRIL/Fc、ecsBAFF/Fc融合蛋白分子结构预测 | 第51页 |
4.2.5 非还原性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多聚体 | 第51页 |
4.2.6 ecsAPRIL/Fc、ecsBAFF/Fc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2-60页 |
4.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4页 |
4.3.2 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54-55页 |
4.3.3 ecsAPRIL/Fc、ecsBAFF/Fc融合蛋白分子结构预测 | 第55-57页 |
4.3.4 非还原性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多聚体 | 第57页 |
4.3.5 融合蛋白ecsAPRIL/Fc、ecsBAFF/Fc的结合活性 | 第57-58页 |
4.3.6 融合蛋白ecsAPRIL/Fc、ecsBAFF/Fc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 第58-60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60-63页 |
第5章 家马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鉴定、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63-79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5.1.1 细胞、质粒、菌种 | 第63页 |
5.1.2 试剂和耗材 | 第63页 |
5.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4-69页 |
5.2.1 家马TRAIL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66页 |
5.2.2 家马TRAIL胞外段的表达、纯化 | 第66-68页 |
5.2.3 重组SUMO-ecsTRAIL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68-69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9-77页 |
5.3.1 家马TRAIL基因CDS区及氨基酸序列特征、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5.3.2 TRAIL氨基酸序列比对、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71-72页 |
5.3.3 蛋白结构预测 | 第72-73页 |
5.3.4 系统进化树分析及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比较 | 第73-74页 |
5.3.5 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 | 第74-75页 |
5.3.6 SUMO-ecsTRAIL与HeLa细胞中相应受体的结合 | 第75-76页 |
5.3.7 CCK-8检测SUMO-ecsTRAIL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76-77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77-79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