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写作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 | 第11页 |
1.1.3 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情况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相关学术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学术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4-16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2.1 哈电信发展现状综述 | 第18页 |
2.2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1 热点业务增长情况 | 第18-19页 |
2.2.2 业务区域分布情况 | 第19页 |
2.2.3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 | 第19页 |
2.2.4 功能型业务逐步崭露头角 | 第19-20页 |
2.3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出现的问题 | 第20-23页 |
2.3.1 用户忠诚度降低,新增客户数量减少 | 第20-21页 |
2.3.2 市场渗透率低,信息滞后 | 第21-22页 |
2.3.3 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2.3.4 宣传力度较低,业务品牌效应低 | 第23页 |
2.4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2.4.1 营销策略调整不及时 | 第23-24页 |
2.4.2 拓展市场能力有待提高 | 第24页 |
2.4.3 产业结构转变不彻底 | 第24-25页 |
2.4.4 人才管理上的疏松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第26-39页 |
3.1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26-30页 |
3.1.1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2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3.2 宏观PEST分析 | 第30-33页 |
3.2.1 政治环境 | 第30-31页 |
3.2.2 经济环境 | 第31页 |
3.2.3 社会环境 | 第31-33页 |
3.2.4 技术环境 | 第33页 |
3.3 竞争对手类比分析 | 第33-37页 |
3.3.1 哈尔滨移动互联网业务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哈尔滨联通移动互联网业务分析 | 第35页 |
3.3.3 三大运营公司的对比 | 第35-37页 |
3.4 哈尔滨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SWOT分析 | 第37-38页 |
3.4.1 优势分析 | 第37页 |
3.4.2 劣势分析 | 第37页 |
3.4.3 机遇分析 | 第37-38页 |
3.4.4 威胁分析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第39-51页 |
4.1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定位 | 第39-43页 |
4.1.1 进一步细化市场细分 | 第40-41页 |
4.1.2 选择目标市场 | 第41-42页 |
4.1.3 重点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市场 | 第42-43页 |
4.2 产品品牌及价格策略 | 第43-46页 |
4.2.1 从需求导向出发深度开发产品 | 第43-45页 |
4.2.2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品牌策略 | 第45-46页 |
4.3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渠道策略 | 第46-49页 |
4.3.1 优化渠道架构策略 | 第46页 |
4.3.2 细分渠道类型,强化业务体验 | 第46-47页 |
4.3.3 促进实体渠道卖场化 | 第47-48页 |
4.3.4 线上渠道专业化 | 第48-49页 |
4.4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促销策略 | 第49-50页 |
4.4.1 丰富品牌宣传手段 | 第49页 |
4.4.2 充分利用网络促销 | 第49页 |
4.4.3 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达成促销目的 | 第49-50页 |
4.5 建立在线一体化服务策略 | 第50页 |
4.5.1 借助“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服务 | 第50页 |
4.5.2 利用互联网的应用,完善现在员工的服务考核制度 | 第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哈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第51-56页 |
5.1 管理制度上的保障措施 | 第51-52页 |
5.1.1 增设专项管理岗位 | 第51页 |
5.1.2 建立发展业务专门的事务部门 | 第51-52页 |
5.2 技术及设施上的保障措施 | 第52-53页 |
5.2.1 针对产品开发成立研发部门 | 第52页 |
5.2.2 发展属于自己的终端生产线 | 第52-53页 |
5.3 人员的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5.3.1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 第53-54页 |
5.3.2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