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朱岙山体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中国地质灾害治理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3 边坡治理理论 | 第9-10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5 关键技术 | 第11页 |
| 1.6 实验方案 | 第11-12页 |
| 第2章 工程自然地理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 | 第12-17页 |
| 2.1 交通位置 | 第12页 |
| 2.2 自然地理 | 第12-14页 |
| 2.3 地形地貌 | 第14页 |
| 2.4 地层岩性 | 第14-15页 |
| 2.5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5-16页 |
| 2.5.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 第15页 |
| 2.5.2 地震 | 第15-16页 |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17页 |
| 第3章 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 第17-32页 |
| 3.1 滑坡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 3.1.1 滑坡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 3.1.2 滑坡变形特征 | 第18-20页 |
| 3.2 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 第20-32页 |
| 3.2.1 可能失稳的模式 | 第20页 |
| 3.2.2 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 3.2.3 岩土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22页 |
| 3.2.4 边坡等级划分 | 第22页 |
| 3.2.5 剖面的选取 | 第22-25页 |
| 3.2.6 约束条件级及安全系数的选择 | 第25-26页 |
| 3.2.7 SLIDE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 第26-32页 |
| 第4章 治理方案设计 | 第32-63页 |
| 4.1 设计标准 | 第32页 |
| 4.2 设计方案比选 | 第32-34页 |
| 4.3 推荐方案设计 | 第34-42页 |
| 4.4 治理后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2-63页 |
| 4.4.1 削坡后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2-47页 |
| 4.4.2 削坡后剩余下滑力计算 | 第47-52页 |
| 4.4.3 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 第52-58页 |
| 4.4.4 SLIDE验证加固后的稳定性 | 第58-63页 |
| 第5章 治理技术要求 | 第63-65页 |
| 5.1 治理实施方案 | 第63页 |
| 5.2 治理工程注意事项 | 第63-64页 |
| 5.3 治理监测 | 第64-65页 |
| 第6章 经济投资分析 | 第65-69页 |
| 6.1 编制范围 | 第65页 |
| 6.2 编制依据 | 第65页 |
| 6.2.1 材料价格 | 第65页 |
| 6.2.2 定额及费率 | 第65页 |
| 6.2.3 其他费用 | 第65页 |
| 6.2.4 预备费 | 第65页 |
| 6.3 估算投资 | 第65-66页 |
| 6.4 说明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导师简介 | 第74页 |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