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1-2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11-12页 |
(二)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2-13页 |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三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一)关于学科交叉研究的综述 | 第16-18页 |
(二)关于古典诗词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的综述 | 第18-2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三)访谈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的概述 | 第22-27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1.1.1 视野 | 第22页 |
1.1.2 古诗文 | 第22页 |
1.1.3 诗词 | 第22页 |
1.1.4 古典诗词 | 第22-23页 |
1.1.5 古典诗歌 | 第23页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7页 |
1.2.1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3-24页 |
1.2.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第24-25页 |
1.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5-26页 |
1.2.4 系统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现状的调查 | 第27-42页 |
2.1 学生问卷调查 | 第27-35页 |
2.1.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7页 |
2.1.2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2.1.3 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35页 |
2.1.3.1 学生关于生物教学与古典诗词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9-32页 |
2.1.3.2 学生古典诗词中初中生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2.2 教师问卷调查 | 第35-42页 |
2.2.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35-36页 |
2.2.2 调查对象 | 第36页 |
2.2.3 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6-42页 |
2.2.3.1 教师个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及融入生物课堂的态度 | 第37-39页 |
2.2.3.2 教师对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生物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词中体现生物学思想的实例分析 | 第42-60页 |
3.1 科学探究 | 第42-43页 |
3.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第43页 |
3.3 生物与环境 | 第43-49页 |
3.3.1 环境影响生物 | 第43-45页 |
3.3.2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3.3.3 生物影响环境 | 第46页 |
3.3.4 生物适应环境 | 第46-47页 |
3.3.5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第47-49页 |
3.3.6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 第49页 |
3.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第49-51页 |
3.4.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第49-50页 |
3.4.2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 第50-51页 |
3.4.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51页 |
3.5 生物圈中的人 | 第51-53页 |
3.5.1 人的食物来源环境 | 第52页 |
3.5.2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 第52-53页 |
3.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 第53-54页 |
3.7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 第54-55页 |
3.7.1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 第54-55页 |
3.7.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第55页 |
3.7.3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第55页 |
3.8 生物的多样性 | 第55-58页 |
3.8.1 概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 第55-56页 |
3.8.2 概述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 第56-57页 |
3.8.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第57页 |
3.8.4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 第57-58页 |
3.9 生物技术 | 第58页 |
3.10 健康地生活 | 第58-60页 |
3.10.1 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 第58-59页 |
3.10.2 传染病和免疫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古典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 第60-63页 |
4.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 第60-61页 |
4.2 目的性原则 | 第61页 |
4.3 适度原则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古典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第63-80页 |
5.1 课始引用、情景创设,引人入胜 | 第63页 |
5.2 课中融入,引导探究,深化重点、突破难点 | 第63-64页 |
5.3 课终运用,总结回顾,回味无穷 | 第64页 |
5.4 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 第64-74页 |
5.4.1 《地面上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 第65-70页 |
5.4.2 《鸟类》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 第70-74页 |
5.5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5.5.1 访谈目的 | 第74页 |
5.5.2 访谈对象 | 第74页 |
5.5.3 教师访谈实录 | 第74-76页 |
5.5.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76页 |
5.5.5 学生访谈实录 | 第76-79页 |
5.5.6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80-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80-81页 |
附录一 :学生问卷 | 第81-84页 |
附录二 :教师问卷 | 第84-88页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第88-89页 |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