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设计和研究新意 | 第13-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视角的新意 | 第15页 |
1.2.4 研究方法的新意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4.1 小组工作 | 第17页 |
1.4.2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 | 第17-18页 |
1.4.3 酗酒 | 第18页 |
1.4.4 AA戒酒协会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在戒酒群体中的应用设计 | 第19-39页 |
2.1 小组工作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 | 第19-25页 |
2.1.1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应用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治疗模式小组专业技术 | 第20-25页 |
2.2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的实践框架与活动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2.2.1 实践原则 | 第25-26页 |
2.2.2 评估技巧 | 第26页 |
2.2.3 专业关系 | 第26页 |
2.3 治疗小组方案设计 | 第26-39页 |
第三章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在戒酒群体的实施 | 第39-53页 |
3.1 小组预估、特征及对象界定 | 第39-44页 |
3.1.1 组前预估 | 第39-40页 |
3.1.2 小组特征 | 第40-44页 |
3.2 小组宣传及组员情况 | 第44-45页 |
3.2.1 宣传及组员情况 | 第44页 |
3.2.2 组员情况 | 第44-45页 |
3.3 小组工作初期 | 第45-47页 |
3.3.1 小组的建立 | 第45页 |
3.3.2 小组治疗关系的确立 | 第45-46页 |
3.3.3 小组成员情绪的变化 | 第46-47页 |
3.3.4 初期结果讨论 | 第47页 |
3.4 小组工作中期 | 第47-49页 |
3.4.1 小组工作进一步开展 | 第47-48页 |
3.4.2 小组成员认知能力的提高 | 第48页 |
3.4.3 小组工作治疗的深入 | 第48-49页 |
3.4.4 小组内部互助关系的深化 | 第49页 |
3.4.5 小结 | 第49页 |
3.5 小组工作后期 | 第49-53页 |
3.5.1 小组成员基本自控力的提高 | 第49-50页 |
3.5.2 小组成员意愿表达的实现 | 第50页 |
3.5.3 小组成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 第50-51页 |
3.5.4 小组的结束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治疗小组的效果评估 | 第53-63页 |
4.1 目标达成情况 | 第53-54页 |
4.2 内部互动情况 | 第54-56页 |
4.2.1 整体气氛 | 第54-55页 |
4.2.2 沟通模式 | 第55-56页 |
4.3 小组与组员成长状况 | 第56-57页 |
4.3.1 小组整体变化 | 第56页 |
4.3.2 组员个体变化 | 第56-57页 |
4.4 反思 | 第57-63页 |
4.4.1 筹备的完善及改进 | 第58页 |
4.4.2 过程的思考及评价 | 第58-61页 |
4.4.3 结束的反馈及跟进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3-6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5.1.1 治疗关系的建立是帮助酗酒者们戒酒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63页 |
5.1.2 小组工作治理模式对干预酗酒者戒酒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 第63页 |
5.1.3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提高了戒酒者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的信任度 | 第63页 |
5.2 戒酒小组工作的进一步讨论 | 第63-67页 |
5.2.1 小组介入的有效性 | 第63-64页 |
5.2.2 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优越性 | 第64-65页 |
5.2.3 结论推广的局限性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