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20-27页 |
2.1 选调生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选调生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选调生的招录招考 | 第20-21页 |
2.1.3 公务员与选调生的差异性 | 第21页 |
2.2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分析 | 第21-23页 |
2.2.1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3 职业生涯成功的概念 | 第23页 |
2.3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2.3.1 职业选择理论 | 第23-24页 |
2.3.2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第24-25页 |
2.3.3 政府雇员的职业开发理论 | 第25页 |
2.4 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陕西省S市选调生的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调查 | 第27-35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7-28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7页 |
3.1.2 调查对象与范围 | 第27-28页 |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8-31页 |
3.2.1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28页 |
3.2.2 基本信息分析 | 第28-29页 |
3.2.3 组织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参与度分析 | 第29-30页 |
3.2.4 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满意度分析 | 第30页 |
3.2.5 影响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3.3 深度访谈的实施 | 第31页 |
3.3.1 访谈对象 | 第31页 |
3.3.2 访谈过程 | 第31页 |
3.4 S市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存在问题 | 第31-35页 |
3.4.1 对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 第31-32页 |
3.4.2 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培训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3.4.3 激励乏力导致选调生的发展动力不足 | 第33页 |
3.4.4 选调生个人职业目标和组织目标脱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S市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4.1 管理机制体制方面 | 第35-37页 |
4.1.1 职业生涯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 第35页 |
4.1.2 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3 培养培训制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行政文化方面 | 第37-38页 |
4.2.1 “官本位”思想影响选调生的价值判断 | 第37页 |
4.2.2 行政文化不足,极少融入职业生涯管理理念 | 第37-38页 |
4.3 个人主观原因方面 | 第38-40页 |
4.3.1 个人择业动机的影响 | 第38页 |
4.3.2 个人职业目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对策建议 | 第40-49页 |
5.1 倡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第40-42页 |
5.1.1 秉承“人本管理”,实现人与组织的共赢发展 | 第40页 |
5.1.2 倡导“能本管理”,破除“官”念倡导多元价值观 | 第40-41页 |
5.1.3 实施“动态管理”,维系个人与组织发展良性循环 | 第41-42页 |
5.2 加强选调生科学管理 | 第42-46页 |
5.2.1 以轮岗交流为契机,构建灵活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式 | 第42-43页 |
5.2.2 以健全培训机制为核心,提高培训对职业生涯管理的适应性 | 第43-44页 |
5.2.3 以优化考核制度为抓手,强化考核对选调生的激励作用 | 第44-45页 |
5.2.4 以落实“三项机制”为推手,探索建立选调生退出机制 | 第45-46页 |
5.3 提升选调生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 第46-49页 |
5.3.1 加强自我认知,制定合理职业生涯规划 | 第46-47页 |
5.3.2 增强学习观念,坚持技能储备和能力提升 | 第47-48页 |
5.3.3 构建良性关系网,助推职业生涯发展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1 | 第53-55页 |
附录2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