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 | 第12-13页 |
第1章 综述部分 | 第13-42页 |
1.1 西洋参果简介 | 第13-14页 |
1.1.1 西洋参果特征 | 第13-14页 |
1.1.2 西洋参果肉组织特征 | 第14页 |
1.2 西洋参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皂苷类成分研究 | 第15-19页 |
1.2.2 非皂苷类成分研究 | 第19-20页 |
1.3 西洋参果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1 心血管生物活性 | 第20-21页 |
1.3.2 抗病毒生物活性 | 第21页 |
1.3.3 抗肿瘤生物活性 | 第21-22页 |
1.3.4 其他作用 | 第22页 |
1.4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第22-42页 |
1.4.1 具有治疗冠心病功能的中药材 | 第23-26页 |
1.4.2 治疗冠心病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 | 第26-32页 |
1.4.3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制剂 | 第32-35页 |
1.4.4 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 第35-42页 |
第2章 西洋参果肉新药材的研究 | 第42-69页 |
2.1 产地加工 | 第42-46页 |
2.1.1 果实采收期 | 第42-43页 |
2.1.2 采收 | 第43页 |
2.1.3 净制 | 第43页 |
2.1.4 除去种子 | 第43-44页 |
2.1.5 及时干燥 | 第44页 |
2.1.6 检验 | 第44页 |
2.1.7 计量包装 | 第44-46页 |
2.2 质量研究及标准的建立 | 第46-64页 |
2.2.1 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 | 第46-47页 |
2.2.2 人参皂苷的分离方法 | 第47-49页 |
2.2.3 人参皂苷的鉴定 | 第49-52页 |
2.2.4 鉴别 | 第52-53页 |
2.2.5 检查 | 第53-55页 |
2.2.6 含量测定 | 第55-61页 |
2.2.7 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61-64页 |
2.3 稳定性研究 | 第64-69页 |
2.3.1 稳定性研究目的 | 第64页 |
2.3.2 稳定性研究条件 | 第64-65页 |
2.3.3 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 | 第65页 |
2.3.4 稳定性研究考察项目 | 第65-66页 |
2.3.5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2.3.6 结论 | 第68-69页 |
第3章 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的研究 | 第69-114页 |
3.1 西洋参果总皂苷的生产工艺研究 | 第69-73页 |
3.1.1 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69-73页 |
3.2 西洋参果总皂苷质量研究与标准的建立 | 第73-95页 |
3.2.1 西洋参果总皂苷粉的质量标准 | 第73-76页 |
3.2.2 西洋参果总皂苷粉的质量研究 | 第76-95页 |
3.3 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研究及标准的建立 | 第95-108页 |
3.3.1 处方依据 | 第95-102页 |
3.3.2 辅料的来源、规格、检验标准 | 第102页 |
3.3.3 处方 | 第102-103页 |
3.3.4 制剂工艺与工艺流程图 | 第103-105页 |
3.3.5 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105-108页 |
3.4 稳定性研究 | 第108-114页 |
3.4.1 目的 | 第108页 |
3.4.2 条件 | 第108页 |
3.4.3 实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3.4.4 考察项目 | 第109页 |
3.4.5 试验结果 | 第109-110页 |
3.4.6 结论 | 第110-114页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16页 |
4.1 结果 | 第114页 |
4.1.1 西洋参果的研究进展 | 第114页 |
4.1.2 西洋参果肉药材的研究 | 第114页 |
4.1.3 西洋参总皂苷提取物的研究 | 第114页 |
4.1.4 西洋参总皂苷片开发与研究进展 | 第114页 |
4.2 讨论 | 第114-116页 |
4.2.1 西洋参果肉药材的临床前研究 | 第114页 |
4.2.2 西洋参总皂苷片开发研究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