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 | 第10-15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5-23页 |
1.1 血管性痴呆的概述 | 第15页 |
1.2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第15-19页 |
1.2.1 胆碱能系统 | 第15页 |
1.2.2 自由基 | 第15-16页 |
1.2.3 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 | 第16页 |
1.2.4 炎症机制 | 第16-19页 |
1.2.5 兴奋毒性 | 第19页 |
1.2.6 遗传机制 | 第19页 |
1.2.7 其他 | 第19页 |
1.3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 | 第19-21页 |
1.3.1 血管阻断VD模型 | 第20页 |
1.3.2 多发性脑梗塞VD模型 | 第20-21页 |
1.3.3 其他模型 | 第21页 |
1.4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药物 | 第21页 |
1.5 血栓心脉宁 | 第21-23页 |
1.5.1 血栓心脉宁的成分 | 第21页 |
1.5.2 血栓心脉宁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2 药品与试剂 | 第23-24页 |
2.3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4 模型复制 | 第24页 |
2.5 分组及给药方案 | 第24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6.1 行为学测定 | 第24-25页 |
2.6.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25页 |
2.6.3 病理学检查 | 第25页 |
2.6.4 免疫组化 | 第25-26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7-42页 |
3.1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27-33页 |
3.1.1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3.1.2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跳台实验结果 | 第33页 |
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 第33-35页 |
3.2.1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IL-10、TGF-β1 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海马及皮层病理检查结果 | 第35-37页 |
3.4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37-42页 |
3.4.1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IL-6 的影响 | 第37页 |
3.4.2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NF-κBP65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3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TNF-α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4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脑组织GFAP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5 血栓心脉宁对VD大鼠大脑海马区GFAP、NF-κBP65、TNF-α及IL-6 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2-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