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索引表 | 第12-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5页 |
1.1 肝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1.1 肝癌概述 | 第14-15页 |
1.1.2 肝癌发病原因 | 第15页 |
1.1.3 肝癌临床诊断 | 第15-16页 |
1.2 癌症治疗机制 | 第16-18页 |
1.2.1 细胞凋亡 | 第16-17页 |
1.2.2 细胞凋亡途径 | 第17-18页 |
1.2.3 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 第18页 |
1.3 鼠尾草属迷迭香概述 | 第18-19页 |
1.4 鼠尾草酸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4.1 鼠尾草酸概述 | 第19-20页 |
1.4.2 鼠尾草酸的主要功效 | 第20-24页 |
1.5 选题背景和立题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仪器与材料 | 第25-27页 |
2.2.1 仪器 | 第25-26页 |
2.2.2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2.3 细胞株 | 第26页 |
2.2.4 抗体 | 第26-27页 |
2.2.5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3.1 细胞复苏及培养 | 第27页 |
2.3.2 细胞活力检测 | 第27-28页 |
2.3.3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8页 |
2.3.4 细胞迁移实验 | 第28-29页 |
2.3.5 细胞周期检测 | 第29页 |
2.3.6 细胞凋亡检测 | 第29-30页 |
2.3.7 Caspase活力检测 | 第30页 |
2.3.8 细胞内ROS水平的检测 | 第30-31页 |
2.3.9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31页 |
2.3.10 蛋白质印迹法 | 第31-32页 |
2.3.11 HepG2-和SMMC-7721-异种移植肿瘤小鼠模型 | 第32页 |
2.3.12 组织病理学考察 | 第32-33页 |
2.3.1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第33页 |
2.3.14 Western blot | 第33页 |
2.3.15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52页 |
3.1 C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结果 | 第34-41页 |
3.1.1 C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4页 |
3.1.2 C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3 CA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4 CA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 | 第36-37页 |
3.1.5 CA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 第37-38页 |
3.1.6 CA对细胞内caspase活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7 CA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第39页 |
3.1.8 CA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9 CA对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 NAC干预后C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3.2.1 细胞活力的改变 | 第41-42页 |
3.2.2 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变 | 第42-43页 |
3.2.3 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转变 | 第43-45页 |
3.2.4 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 第45-46页 |
3.3 C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内实验结果 | 第46-52页 |
3.3.1 CA抑制裸鼠中HepG2-异种移植肿瘤生长 | 第46-47页 |
3.3.2 CA抑制裸鼠中SMMC-7721-异种移植肿瘤生长 | 第47-48页 |
3.3.3 裸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48-49页 |
3.3.4 CA对肿瘤免疫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第49页 |
3.3.5 CA对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9-52页 |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2-54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