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20页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0-12页
        1、研究缘起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综述第12-17页
        1、国外研究第12-13页
        2、国内研究第13-17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1、研究思路第17-18页
        2、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 创新点与不足第19-20页
        1、创新点第19页
        2、不足之处第19-20页
一、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概述第20-31页
    (一) 核心概念第20-26页
        1、微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表现形式第20-23页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及价值第23-26页
    (二) 理论基础第26-28页
        1、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第26页
        2、“人的本质”理论第26-27页
        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7-28页
    (三) 思想资源第28-31页
        1、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第28-29页
        2、需求层次理论第29页
        3、“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第29-31页
二、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31-39页
    (一)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存在缺陷第31-35页
        1、理论互动照本宣科第31-32页
        2、实践互动部分缺失第32-33页
        3、互动载体僵化片面第33-34页
        4、互动维度表层单一第34-35页
    (二) 微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发展带来机遇第35-39页
        1、师生对称化的信息储备奠定互动基础第35-36页
        2、便捷的手机等移动设备优化互动条件第36-37页
        3、大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增强互动动机第37-39页
三、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9-47页
    (一) 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第39-42页
        1、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改革受到高度重视第39-40页
        2、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微文化进行互动式教学创新第40-42页
        3、教学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第42页
    (二) 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42-47页
        1、碎片化信息弱化教学互动的系统性第43-44页
        2、多元化思想削弱教学互动的引领性第44-45页
        3、教师媒介素养影响教学互动的有效性第45-47页
四、微文化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第47-58页
    (一) 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管理第47-51页
        1、树立“微”意识,做好互动式教学设计第47-48页
        2、整合“微”资源,充实主体互动的内容第48-50页
        3、利用“微”媒介,搭建主体互动的平台第50-51页
    (二) 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第51-54页
        1、树立正确的课程互动观第52-53页
        2、理性看待“微文化”环境第53页
        3、提高“微学习”的能力第53-54页
    (三) 高校保障互动式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第54-58页
        1、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微文化”氛围第54-55页
        2、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第55-56页
        3、运用和普及技术手段,完善对教学互动的评价机制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婚恋交友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伦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