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0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14-17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7-2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3-30页 |
1.3.1 关键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3.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8-29页 |
1.3.5 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29-30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30-3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33-71页 |
2.1 社会资本、企业家与企业家社会资本 | 第33-42页 |
2.1.1 社会资本的提出与内涵 | 第33-36页 |
2.1.2 企业家及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 | 第36-39页 |
2.1.3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与测度 | 第39-42页 |
2.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 第42-49页 |
2.2.1 企业动态能力观产生与发展 | 第42-44页 |
2.2.2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44-46页 |
2.2.3 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46-48页 |
2.2.4 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 | 第48-49页 |
2.3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 第49-61页 |
2.3.1 商业模式的内涵 | 第50-52页 |
2.3.2 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 第52-54页 |
2.3.3 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2.3.4 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和过程 | 第55-58页 |
2.3.5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与测量 | 第58-61页 |
2.4 企业家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相互关系 | 第61-66页 |
2.4.1 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 | 第61-63页 |
2.4.2 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动态能力关系 | 第63-64页 |
2.4.3 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 | 第64-65页 |
2.4.4 企业家社会资本、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 | 第65-66页 |
2.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66-7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71-100页 |
3.1 理论模型建立的前提 | 第71-77页 |
3.1.1 动态能力在企业资源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纽带作用 | 第71-74页 |
3.1.2 异质性视角的动态能力维度划分 | 第74-77页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77-86页 |
3.2.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划分 | 第77-81页 |
3.2.2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划分 | 第81-84页 |
3.2.3 理论模型提出 | 第84-86页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86-97页 |
3.3.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 第86-89页 |
3.3.2 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 第89-92页 |
3.3.3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 第92-95页 |
3.3.4 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95-9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7-100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00-124页 |
4.1 研究的问卷设计 | 第100-104页 |
4.1.1 问卷设计思路与结构 | 第100-101页 |
4.1.2 问卷设计的过程 | 第101-103页 |
4.1.3 问卷的偏差控制 | 第103-104页 |
4.2 变量的测量 | 第104-119页 |
4.2.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104-108页 |
4.2.2 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 | 第108-112页 |
4.2.3 动态能力的测量 | 第112-117页 |
4.2.4 控制变量的测量 | 第117-119页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119-122页 |
4.3.1 调研对象的确定 | 第119-120页 |
4.3.2 正式调研的数据收集 | 第120-121页 |
4.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21-12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五章 信度效度分析及样本特征描述 | 第124-145页 |
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24-129页 |
5.1.1 企业家社会资本 | 第125-126页 |
5.1.2 商业模式创新 | 第126-127页 |
5.1.3 动态能力 | 第127-129页 |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29-135页 |
5.2.1 企业家社会资本 | 第129-131页 |
5.2.2 商业模式创新 | 第131-133页 |
5.2.3 动态能力 | 第133-135页 |
5.3 正式样本特征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135-143页 |
5.3.1 正式样本描述 | 第135-138页 |
5.3.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138-141页 |
5.3.3 控制变量的设置 | 第141-142页 |
5.3.4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142-1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六章 研究假设验证与讨论 | 第145-193页 |
6.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回归分析 | 第145-156页 |
6.1.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层级回归 | 第145-149页 |
6.1.2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结构创新的层级回归 | 第149-152页 |
6.1.3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治理创新的层级回归 | 第152-156页 |
6.2 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156-171页 |
6.2.1 以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为被解释变量 | 第156-165页 |
6.2.2 以商业模式结构创新为被解释变量 | 第165-168页 |
6.2.3 以商业模式治理创新为被解释变量 | 第168-171页 |
6.3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171-173页 |
6.4 实证结果的深入讨论 | 第173-192页 |
6.4.1 企业家社会资本到底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有何种作用 | 第173-181页 |
6.4.2 动态能力发挥中介效应的进一步讨论 | 第181-19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92-19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3-204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93-197页 |
7.2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197-198页 |
7.3 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 | 第198-200页 |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200-204页 |
7.4.1 研究局限 | 第200-201页 |
7.4.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201-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25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225-227页 |
附录二 :访谈原始资料及分析 | 第227-240页 |
附录三 :调查问卷初稿 | 第240-246页 |
附录四 :调查问卷正式稿 | 第246-252页 |
附件五:变量缩写代码表 | 第252-2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54-255页 |
致谢 | 第255-257页 |
作者简介 | 第257-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