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有关农村失能老人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有关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3 有关社会工作介入居家照护服务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17-18页 |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实地观察法 | 第21页 |
1.4.2 半结构访谈法 | 第21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21-22页 |
2 H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2.1 H村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2.2.1 失能老人高龄化,空巢现象严重 | 第23-24页 |
2.2.2 老年慢性病比例高,患病种类多 | 第24页 |
2.2.3 经济状况较差,收入多源于补贴 | 第24页 |
2.2.4 家庭照护为主,照护主体压力较大 | 第24-25页 |
2.3 H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25-29页 |
2.3.1 生活照料服务需求 | 第25-26页 |
2.3.2 精神慰藉服务需求 | 第26-27页 |
2.3.3 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 第27-29页 |
2.4 未分类失能老人的社区服务状况 | 第29-32页 |
2.4.1 居家照护服务人才短缺,缺乏专业性 | 第29页 |
2.4.2 居家照护服务设施不足,欠缺完备性 | 第29-30页 |
2.4.3 居家照护服务内容雷同,欠缺针对性 | 第30-32页 |
3 社会工作介入H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准备过程 | 第32-40页 |
3.1 个案的选取 | 第32-33页 |
3.1.1 个案的来源 | 第32页 |
3.1.2 个案的筛选 | 第32-33页 |
3.2 农村失能老人的个案概况 | 第33-38页 |
3.2.1 个案1——轻度失能型 | 第33-35页 |
3.2.2 个案2——中度失能型 | 第35-36页 |
3.2.3 个案3——重度失能型 | 第36-38页 |
3.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介入思路 | 第38-40页 |
3.3.1 促进案主自我增能,增加心理抗压能力 | 第38页 |
3.3.2 构建和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关系增能 | 第38-39页 |
3.3.3 构建和完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丰富服务多样性 | 第39-40页 |
4 H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个案实施过程 | 第40-58页 |
4.1 个案1——轻度失能型 | 第40-46页 |
4.1.1 建立专业关系 | 第40-42页 |
4.1.2 完善非正式支持网络,促进人际关系增能 | 第42-43页 |
4.1.3 链接医疗资源,预防及治疗老年疾病 | 第43-44页 |
4.1.4 改变案主非理性看法,提升自我价值感 | 第44-45页 |
4.1.5 充分挖掘案主潜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 第45-46页 |
4.2 个案2——中度失能型 | 第46-50页 |
4.2.1 建立专业关系 | 第46-47页 |
4.2.2 完善非正式支持网络,保障生活照料服务 | 第47-49页 |
4.2.3 链接医疗保健资源,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 | 第49页 |
4.2.4 运用生命回顾治疗技巧,增强其心理能量 | 第49-50页 |
4.3 个案3——重度失能型 | 第50-53页 |
4.3.1 建立专业关系 | 第50-51页 |
4.3.2 运用探索-描述-宣泄技巧,疏导心理压力 | 第51页 |
4.3.3 完善非正式支持网络,缓解照护主体压力 | 第51-52页 |
4.3.4 链接社区照护服务资源,构建照护支持网络 | 第52-53页 |
4.3.5 链接医疗和政策资源,减轻经济压力 | 第53页 |
4.4 H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评估 | 第53-58页 |
4.4.1 评估方法 | 第53-54页 |
4.4.2 评估结果 | 第54-58页 |
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个案研究的总结 | 第58-63页 |
5.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个案研究的反思 | 第58-59页 |
5.1.1 邻里互助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 第58页 |
5.1.2 居家照护服务内容欠缺多样化 | 第58页 |
5.1.3 案主自身潜能未能充分挖掘 | 第58页 |
5.1.4 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 第58-59页 |
5.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个案研究的结论 | 第59-60页 |
5.2.1 农村轻度失能老人的特点和介入策略 | 第59页 |
5.2.2 农村中度失能老人的特点和介入策略 | 第59页 |
5.2.3 农村重度失能老人的特点和介入策略 | 第59-60页 |
5.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个案研究的建议 | 第60-63页 |
5.3.1 培育邻里互助志愿者小组,为老人提供各方面帮助 | 第60页 |
5.3.2 开展丰富多样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满足老人需求 | 第60-61页 |
5.3.3 挖掘老人自身的潜力和周围的资源,为其赋权增能 | 第61页 |
5.3.4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和护理团队的打造,加强对其培训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A 关于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问题的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附录 B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第68-70页 |
附录 C 凯斯勒心理状况评定量表 | 第70-71页 |
附录 D 个案工作申请与预估表 | 第71-72页 |
附录 E 个案面谈小节计划 | 第72-73页 |
附录 F 居家服务结案资料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