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危险犯主观罪过的争议与反思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危险犯主观罪过的争议与讨论意义 | 第18-23页 |
一、以危险驾驶罪主观罪过的争议为例 | 第18-20页 |
二、危险犯主观罪过的讨论意义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危险犯主观罪过的考虑因素之归正 | 第23-26页 |
一、危险犯主观罪过非必要考虑因素的排除 | 第23-24页 |
二、危险犯主观罪过必要考虑因素的提倡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危险犯主观罪过论证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危险犯的界定 | 第26-30页 |
一、危险与风险的辨析 | 第26-27页 |
二、危险犯与结果犯、行为犯的关系 | 第27-28页 |
三、具体危险的认定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危险犯主观罪过之争论 | 第30-32页 |
一、全面过失论:过失的具体危险犯与过失的抽象危险犯均存在 | 第30页 |
二、部分过失论:存在过失的具体危险犯,否定过失的抽象危险犯 | 第30-31页 |
三、故意论:只存在故意的危险犯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危险犯主观罪过分析 | 第32-39页 |
一、理论争议分析 | 第32-33页 |
二、规范论与存在论的辨析 | 第33-34页 |
三、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之实质考察 | 第34-36页 |
四、危险犯主观罪过之我见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危险犯主观罪过的具体认定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故意危险犯的构造与犯罪形态 | 第39-42页 |
一、故意危险犯中故意的内容界定 | 第39-41页 |
二、危险犯的未完成形态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过失具体危险犯的构造 | 第42-44页 |
一、过失具体危险犯的正当性基础 | 第42-43页 |
二、过失具体危险犯的心理态度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过失危险犯的立法 | 第44-50页 |
一、国外过失抽象危险犯的立法例 | 第44-46页 |
二、我国刑法过失危险犯的余地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危险犯的立法预期与建议 | 第50-59页 |
第一节 立法预期:危险犯的扩张立法 | 第50-52页 |
一、保护法益范围的扩张 | 第50-52页 |
二、主观罪过的扩张 | 第52页 |
第二节 危险犯的必要限制 | 第52-59页 |
一、限制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二、具体限制方法 | 第54-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