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建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日本茶道文化 | 第15-25页 |
| ·茶道定义和内涵 | 第15-16页 |
| ·日本茶道特点 | 第16-17页 |
| ·日本茶道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 ·茶道文化的传入 | 第17-18页 |
| ·茶道文化的衍生 | 第18页 |
| ·茶道文化集大成 | 第18-19页 |
| ·日本茶道建筑形成与发展 | 第19-25页 |
| ·日本镰仓时期的饮茶场所 | 第19-20页 |
| ·日本室町时期的饮茶场所 | 第20-22页 |
| ·斗茶会所 | 第20-21页 |
| ·汗淋茶室 | 第21页 |
| ·书院造建筑 | 第21-22页 |
| ·日本安土、桃山时期的茶道建筑 | 第22-23页 |
| ·日本茶室建筑后期发展 | 第23-25页 |
| 第3章 茶室与茶庭 | 第25-39页 |
| ·定义 | 第25-26页 |
| ·选址与布局 | 第26页 |
| ·茶室 | 第26-34页 |
| ·茶室组成与特征 | 第26-28页 |
| ·茶室(草庵风)构造 | 第28-34页 |
| ·整体构造 | 第28-32页 |
| ·细部构造 | 第32-34页 |
| ·茶庭 | 第34-39页 |
| ·茶庭的组成 | 第34-35页 |
| ·茶庭(草庵风)构造 | 第35-39页 |
| ·植物配置 | 第35-36页 |
| ·茶庭配置 | 第36-39页 |
| 第4章 日本茶道建筑审美 | 第39-49页 |
| ·关于审美 | 第39-44页 |
| ·美的定义与特征 | 第39页 |
| ·茶道建筑审美 | 第39-44页 |
| ·自然美 | 第39-40页 |
| ·建筑形式美 | 第40-41页 |
| ·光影效果 | 第41-42页 |
| ·简素美 | 第42页 |
| ·和谐美 | 第42-43页 |
| ·心理感受 | 第43-44页 |
| ·日本茶道建筑的价值观体现 | 第44-46页 |
| ·美学价值 | 第44-45页 |
| ·生态价值 | 第45页 |
| ·文化价值 | 第45页 |
| ·社会价值 | 第45-46页 |
| ·日本茶道建筑美学根源 | 第46-49页 |
| ·物哀情节 | 第46-47页 |
| ·与自然成一体 | 第47页 |
| ·宗教根源 | 第47-49页 |
| 第5章 日本茶道建筑的影响 | 第49-60页 |
| ·茶建筑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 | 第49-56页 |
| ·“自然”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空间的解读 | 第50-52页 |
| ·细节特征的借鉴 | 第52-54页 |
| ·相似的体验与感受 | 第54-56页 |
| ·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 第56-58页 |
| ·中日茶文化之不同 | 第56-57页 |
| ·背景与过程 | 第56-57页 |
| ·文化载体 | 第57页 |
| ·礼仪与规范 | 第57页 |
| ·中日茶文化之相同 | 第57-58页 |
| ·具有民族特性 | 第57-58页 |
| ·与民族文化相关 | 第58页 |
| ·茶建筑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复兴的启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