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14页 |
2.2 合作教育学理论 | 第14页 |
2.3 生命科学理论 | 第14-16页 |
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6页 |
2.5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2.6 教育社会学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互动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 第18-20页 |
3.1 主体性原则 | 第18页 |
3.2 过程性原则 | 第18页 |
3.3 交流性原则 | 第18页 |
3.4 创造性原则 | 第18-19页 |
3.5 反馈性原则 | 第19-20页 |
第四章 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流程 | 第20-26页 |
4.1 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20页 |
4.2 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 第20-21页 |
4.2.1 引导自主学习 | 第20页 |
4.2.2 促进师生互动 | 第20-21页 |
4.2.3 分层兼顾全面发展 | 第21页 |
4.2.4 培养合作意识 | 第21页 |
4.3 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 第21-26页 |
4.3.1 提纲导学 | 第21-23页 |
4.3.2 合作互动 | 第23页 |
4.3.3 导学归纳 | 第23页 |
4.3.4 拓展训练 | 第23-26页 |
第五章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 第26-32页 |
5.1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目标 | 第26-28页 |
5.1.1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知识目标 | 第26页 |
5.1.2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能力目标 | 第26-27页 |
5.1.3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情感目标 | 第27-28页 |
5.2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因素 | 第28-30页 |
5.2.1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育系统因素 | 第28页 |
5.2.2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学生因素 | 第28-29页 |
5.2.3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师因素 | 第29-30页 |
5.3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5.3.1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考试评价方法 | 第30页 |
5.3.2 中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活动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第六章 互动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 第32-50页 |
6.1 提纲导学环节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2-34页 |
6.2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探索 | 第34页 |
6.3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发散思维 | 第34-36页 |
6.4 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导学习新知识 | 第36-41页 |
6.5 互动教学模式与习题课 | 第41-44页 |
6.6 互动教学模式与复习课 | 第44-48页 |
6.7 桐柏县实验高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 第48-50页 |
第七章 问题与思考 | 第50-54页 |
7.1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 第50-51页 |
7.1.1 学生准备不足 | 第50页 |
7.1.2 互动流于形式 | 第50页 |
7.1.3 师生互动少 | 第50-51页 |
7.1.4 部分学生缺乏关注 | 第51页 |
7.1.5 片面理解“少讲” | 第51页 |
7.1.6 不能灵活使用 | 第51页 |
7.2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的改进意见 | 第51-54页 |
7.2.1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 第51-52页 |
7.2.2 活学活用互动教学模式 | 第52-53页 |
7.2.3 组织集体备课 | 第53页 |
7.2.4 加强教学反思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