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治理能力的碳排放分摊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碳排放分摊的建模方法 | 第19-31页 |
2.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19-26页 |
2.1.1 数据包络分析 | 第19-21页 |
2.1.2 数据包络分析的步骤 | 第21-22页 |
2.1.3 方向性距离函数法 | 第22-26页 |
2.2 多目标规划法 | 第26-29页 |
2.2.1 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模型 | 第26-27页 |
2.2.2 多目标规划的求解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环境治理能力的内涵与测算方法 | 第31-43页 |
3.1 环境治理能力的管理内涵 | 第31-32页 |
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3页 |
3.3 测算模型构建 | 第33-36页 |
3.4 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3.4.1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 第36-39页 |
3.4.2 测算结果 | 第39-41页 |
3.4.3 管理启示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省际碳排放分摊方法 | 第43-59页 |
4.1 省际碳分摊的限制因素 | 第43页 |
4.2 省际碳分摊模型 | 第43-50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43-45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45-50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50-57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50-51页 |
4.3.2 测算结果 | 第51-53页 |
4.3.3 聚类分析结果 | 第53-57页 |
4.4 管理建议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 2015 年环境治理能力数据 | 第64-65页 |
附录2 2016 年环境治理能力数据 | 第65-66页 |
附录3 碳分摊原始数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