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 (二)研究问题 | 第12页 |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一)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二)关于民族地区农村扶贫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三)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和介入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四)研究简评 | 第16页 |
| 四、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 (一)主要概念:民族社会工作 | 第16-17页 |
| (二)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五、研究重点、难点 | 第18-20页 |
| (一)研究重点 | 第18-19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精准扶贫的提出及内在要求 | 第20-26页 |
|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 第20-24页 |
| (一)建国以来扶贫开发的变迁历史 | 第20-22页 |
| (二)实施精准扶贫是开放式扶贫的历史趋势 | 第22-23页 |
| (三)精准扶贫的内涵 | 第23-24页 |
| 二、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铁楼藏乡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9页 |
| 一、铁楼藏乡实施精准扶贫的背景 | 第26-30页 |
| (一)铁楼藏乡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 (二)铁楼藏乡的潜力优势及困难和问题 | 第27-30页 |
| 二、铁楼藏乡精准扶贫的实施 | 第30-32页 |
| (一)铁楼藏乡实施的精准识别贫困户 | 第30页 |
| (二)以旅游扶贫为主,农副产业扶贫为辅。 | 第30-32页 |
| 三、铁楼藏乡实施精准扶贫策略时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9页 |
| (一)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 第32-37页 |
| (二)精准扶贫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民族村寨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借鉴 | 第39-47页 |
| 一、借鉴的基础:二者的联系 | 第39-41页 |
| (一)社会工作视角的内涵 | 第39-40页 |
| (二)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 第40-41页 |
| 二、精准扶贫对社会工作内容的借鉴 | 第41-47页 |
| (一)目标理念的借鉴 | 第41-43页 |
| (二)工作方法的借鉴 | 第43-45页 |
| (三)效果评估的借鉴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社会工作助推民族村寨精准扶贫的路径 | 第47-55页 |
| 一、社会工作视角下民族村寨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 二、民族村寨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路径 | 第48-55页 |
| (一)做好贫困者的思想工作,“扶贫先扶智” | 第49-51页 |
| (二)借鉴社会工作方法,确保帮扶措施精准 | 第51页 |
| (三)依靠社会工作机构的链接和整合功能,借助于各种社会组织,聚合多元合力 | 第51-53页 |
| (四)合理评估和积极监督,保证扶贫过程和成效的精准 | 第53页 |
| (五)完善政府管理,充分发挥核心职能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