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材静态难度的梯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3.1 目的第13-14页
        1.3.2 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16页
        1.4.1 方法第15页
        1.4.2 思路第15-16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 多元智能理论第16页
    2.2 认知发展理论第16-17页
    2.3 课程评价理论第17-18页
第3章 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赋值第18-58页
    3.1 难度定量模型公式及意义第18-20页
    3.2 难度的梯度模型第20页
    3.3 初高中生物衔接主题归类第20-23页
    3.4 初高中生物衔接主题广度和深度的赋值第23-58页
        3.4.1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23-24页
        3.4.2 细胞的结构第24-27页
        3.4.3 细胞的代谢第27-30页
        3.4.4 细胞的增殖第30-31页
        3.4.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第31-32页
        3.4.6 遗传的细胞基础第32-34页
        3.4.7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34-36页
        3.4.8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36-38页
        3.4.9 生物的变异第38-41页
        3.4.10 人类遗传病第41-42页
        3.4.11 生物的进化第42-44页
        3.4.12 植物激素的调节第44页
        3.4.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4-46页
        3.4.1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46-50页
        3.4.15 种群和群落第50-52页
        3.4.16 生态系统第52-55页
        3.4.17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55-58页
第4章 初高中生物教材难度及难度梯度的分析与比较第58-72页
    4.1 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主题的广度分析第58-61页
    4.2 对课程深度的分析第61-63页
    4.3 对课程难度的分析第63-68页
    4.4 对课程难度梯度的分析第68-72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2-75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2 建议第73-75页
        5.2.1 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第73-74页
        5.2.2 给教材使用者的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经验
下一篇:高中力学综合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以滑梯设计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