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意义 | 第12页 |
2.2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3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研究 | 第14-17页 |
2.3.1 初建阶段(1960-1983) | 第14-15页 |
2.3.2 快速发展阶段(1983-2008) | 第15-16页 |
2.3.3 调整完善阶段(2008-至今) | 第16-17页 |
2.4 小结 | 第17-18页 |
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3.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3.3.2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3.3.3 专家访谈法 | 第18-19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36页 |
4.1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困境 | 第19-21页 |
4.1.1 缺乏“一品”定位的合理化分析 | 第19-20页 |
4.1.2 专项体育课的内容编排与教法创新理论不足 | 第20-21页 |
4.1.3 缺乏监管制度 | 第21页 |
4.2 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经验 | 第21-26页 |
4.2.1 浓厚的体育校园文化底蕴 | 第22-23页 |
4.2.2 软、硬件设施完备 | 第23-24页 |
4.2.3 自主研发校本课程 | 第24-25页 |
4.2.4 监管制度建设完善 | 第25页 |
4.2.5 运行模式多样和运行机制完善 | 第25-26页 |
4.3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转型建设的契合点 | 第26-28页 |
4.3.1 发展历程契合 | 第26-27页 |
4.3.2 建设体系契合 | 第27页 |
4.3.3 关键环节相契合 | 第27-28页 |
4.4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实现路径 | 第28-36页 |
4.4.1 “一品”的确立是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实现路径的航标导向 | 第28-31页 |
4.4.2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实现路径的核心动力 | 第31-34页 |
4.4.3 体育监管制度的建设是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重要保障 | 第34-3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5.1 结论 | 第36-37页 |
5.2 建议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