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3-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调查研究法 | 第17-18页 |
3.分析归纳法 | 第18页 |
(五)创新点 | 第18-19页 |
1.研究视角创新 | 第18页 |
2.研究内容创新 | 第18-19页 |
一、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概述 | 第19-24页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第19-20页 |
1.心理 | 第19页 |
2.就业心理 | 第19页 |
3.积极就业心理 | 第19-20页 |
4.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 第20页 |
(二)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特点 | 第20-21页 |
1.自我肯定意识较强 | 第20页 |
2.拥有良好的情绪 | 第20页 |
3.就业心理趋于理性 | 第20-21页 |
4.就业意志坚定 | 第21页 |
(三)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重要意义 | 第21-22页 |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 第21页 |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 第21-22页 |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 第22页 |
(四)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1.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 第22-23页 |
3.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 第23-24页 |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二)当前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表现 | 第25-26页 |
1.正确认知的心理 | 第25页 |
2.积极参与的心理 | 第25页 |
3.自信乐观的心理 | 第25页 |
4.意志坚定的心理 | 第25-26页 |
(三)当前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表现 | 第26-29页 |
1.功利与攀比的心理 | 第26-27页 |
2.求稳与求全的心理 | 第27页 |
3.焦虑与紧张的心理 | 第27-28页 |
4.自卑与怯懦的心理 | 第28-29页 |
(四)诱发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 第29页 |
2.严峻的就业形势凸增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 第29-30页 |
3.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和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 | 第30页 |
4.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 第30-32页 |
三、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对策 | 第32-39页 |
(一)政府营造积极的就业环境激发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 第32-34页 |
1.营造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的政策环境 | 第32页 |
2.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 第32-33页 |
3.创造公平规范的就业市场秩序 | 第33-34页 |
(二)高校发挥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主导作用 | 第34-36页 |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 第34页 |
2.开展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 第34-35页 |
3.科学安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 第35-36页 |
(三)发挥合力创设积极就业心理培育的社会氛围 | 第36-37页 |
1.发挥媒体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 第36页 |
2.全社会要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 | 第36页 |
3.发挥社会组织的促进作用 | 第36-37页 |
(四)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 第37-39页 |
1.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 第37-38页 |
2.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 第38页 |
3.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1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