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12-17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13页 |
1.选题的依据 | 第12-13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界定及内涵解释 | 第17-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思想政治教育 | 第17页 |
2.大学生创业教育 | 第17-18页 |
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 | 第18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 第18-20页 |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二者内在契合 | 第18-19页 |
2.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施载体 | 第19-20页 |
3.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方向指引 | 第20页 |
(三)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2.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3.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2-30页 |
(一)高校教育创业理念局限于现有领域 | 第22-25页 |
1.理论与实践不对等使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显著 | 第22-23页 |
2.专业知识教育向创业教育延伸与对接不到位 | 第23-24页 |
3.对创业艰苦性抵触和逃避心理解决不彻底 | 第24-25页 |
(二)创业教育缺少能动驾驭社会环境制约的引导 | 第25-27页 |
1.创业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切实关联解释不够 | 第25-26页 |
2.创业教育对创业实践载体的现实认知引导欠缺 | 第26-27页 |
3.对家庭与社会同创业联系的辩证性认识揭示不足 | 第27页 |
(三)大学生目标化能力与创业实践统一不足 | 第27-30页 |
1.创业教育的创业观树立和动力激发存在短板 | 第28页 |
2.高校缺乏主动运用创业理论的示范和鼓励 | 第28-29页 |
3.现有知识对创业发展责任与义务揭示不足 | 第29-30页 |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创业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连接存在短板 | 第30-32页 |
1.创新教育未全面符合创新人才标准的要求 | 第30-31页 |
2.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缺少创业教育的创新激励 | 第31页 |
3.对创新价值观构建和创业意志强化引导不足 | 第31-32页 |
(二)创业教育对保持创新创业常态化缺少考量 | 第32-33页 |
1.对当代政治和经济联动的创新创业指向认知偏差 | 第32页 |
2.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应用联系不紧密 | 第32-33页 |
3.家庭和社会的本位主义观念影响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 第33页 |
(三)创业教育不能有效诠释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 第33-36页 |
1.改善大学生人生目标脱离实际不利 | 第34页 |
2.世界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脱节 | 第34-35页 |
3.利于生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乏力 | 第35-36页 |
五、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36-43页 |
(一)践行符合时代全面发展要求的创业教育 | 第36-38页 |
1.从理论与实践上拓展创新教育领域与举措 | 第36-37页 |
2.加大创新教育在全面视野不同角度的践行着力点把握 | 第37页 |
3.提升开放包容的心理素质和矛盾预防排解能力力度 | 第37-38页 |
(二)把创业教育成果与当下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实践相统一 | 第38-40页 |
1.找准普惠共享的心理平衡与现实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 | 第39页 |
2.引导有益于创新发展的义利观的正确树立 | 第39-40页 |
3.实现观念和现实的具有可行性的创新保驾护航机制 | 第40页 |
(三)把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同人民息息相通的中国梦联系 | 第40-43页 |
1.以共同体意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 | 第40-41页 |
2.把美好生活需要的提供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 第41-42页 |
3.洞察与应对时代呈现规律对创新发展的新转变要求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