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一)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 文献法 | 第12-13页 |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 3.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 4. 访谈法 | 第13-14页 |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 第14-18页 |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内涵 | 第14-15页 |
| 1. 课程资源 | 第14页 |
| 2. 乡土课程资源 | 第14-15页 |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15页 |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5-18页 |
| 1. 素材性乡土课程资源和条件性乡土课程资源 | 第15-16页 |
| 2. 自然类乡土课程资源和社会类乡土课程资源 | 第16-17页 |
| 3. 隐性乡土课程资源和显性乡土课程资源 | 第17-18页 |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 第18-22页 |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18-19页 |
| 1. 多样性 | 第18页 |
| 2. 真实性 | 第18页 |
| 3. 潜在性 | 第18-19页 |
| 4. 教育性 | 第19页 |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 第19-22页 |
| 1. 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 第19-20页 |
| 2. 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 第20页 |
| 3. 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第20页 |
| 4. 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 第20-22页 |
| 三、恩施市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 第22-28页 |
| (一) 恩施市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 | 第22-24页 |
| 1. 对政治教师的调查 | 第22-23页 |
| 2. 对学生的调查 | 第23-24页 |
| (二) 恩施市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1. 开发利用主体方面的问题 | 第24-25页 |
| 2. 开发利用的实践问题 | 第25-26页 |
| 3. 开发利用的效果问题 | 第26-28页 |
| 四、恩施市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 第28-39页 |
| (一) 资源开发的方法 | 第28-31页 |
| 1.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乡土课程资源意识 | 第28页 |
| 2. 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第28-29页 |
| 3. 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29-30页 |
| 4.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 第30页 |
| 5. 建立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校外实践基地 | 第30-31页 |
| (二) 资源筛选的原则 | 第31-33页 |
| 1. 坚持资源筛选的适应性原则 | 第31页 |
| 2. 保持资源筛选的特色性原则 | 第31-32页 |
| 3. 把握资源筛选的时代性原则 | 第32页 |
| 4. 实现资源筛选的可持续性原则 | 第32-33页 |
| (三) 资源呈现的途径 | 第33-37页 |
| 1. 通过课堂教学呈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33-36页 |
| 2.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呈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36-37页 |
| (四) 资源整合的方式 | 第37-39页 |
| 1. 通过建立网络乡土课程资源库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37页 |
| 2. 通过编写乡土教材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 第37-39页 |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附录 | 第44-51页 |
| 附录1 | 第44-46页 |
| 附录2 | 第46-49页 |
| 附录3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