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抑郁症 | 第13-17页 |
2.1.1 抑郁症的概念与诊断 | 第13页 |
2.1.2 抑郁症的测量 | 第13-14页 |
2.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2.2 团体治疗 | 第17-20页 |
2.2.1 团体治疗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团体治疗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3.2 团体辅导方案 | 第20-22页 |
3.4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3.4.1 HAMD抑郁量表 | 第22页 |
3.4.2 抑郁自评量表(SDS) | 第22-23页 |
3.4.3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 第23页 |
3.4.4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 第23页 |
3.5 研究步骤 | 第23-25页 |
4. 结果 | 第25-30页 |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各变量差异比较 | 第26页 |
4.3 两组被试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4.4 两组被试前后测改变值差异检验 | 第27页 |
4.5 时间(前后测)、组别两因素方差分析 | 第27-30页 |
5. 讨论 | 第30-33页 |
5.1 团体治疗的干预效果 | 第30-32页 |
5.1.1 团体治疗的对抑郁症患者人际关系改善的效果 | 第30页 |
5.1.2 团体治疗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 | 第30-31页 |
5.1.3 团体治疗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 | 第31-32页 |
5.2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