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雾天环境变化特征与形成因素分析 | 第18-28页 |
2.1 雾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18-23页 |
2.1.1 雾的年变化特征 | 第18-19页 |
2.1.2 雾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19-20页 |
2.1.3 雾的日变化特征 | 第20-21页 |
2.1.4 雾的空间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2.2 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2.2.1 相对湿度对公路沿线雾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2 温度对公路沿线雾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 风速与公路沿线雾的关系 | 第25页 |
2.2.4 云量对公路沿线雾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5 前一日能见度与公路沿线雾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雾天预报研究 | 第28-38页 |
3.1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 第28-29页 |
3.2 雾天预报系统模型 | 第29-34页 |
3.2.1 雾天预报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3.2.2 雾天预报系统模型的检验 | 第30-34页 |
3.3 雾天预报系统 | 第34-36页 |
3.3.1 雾天预报系统构建 | 第34-36页 |
3.3.2 系统预报效果检验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雾天通行条件预警方法研究 | 第38-60页 |
4.1 恶劣天气对公路通行条件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评价指标选取 | 第39-45页 |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考虑因素 | 第39-40页 |
4.2.2 评价指标描述 | 第40-45页 |
4.3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评价方法研究 | 第45-48页 |
4.3.1 交通流理论 | 第46页 |
4.3.2 综合评价法 | 第46-47页 |
4.3.3 模糊集理论 | 第47-48页 |
4.4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预警 | 第48-54页 |
4.4.1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预警指标描述 | 第48-51页 |
4.4.2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预警综合指数 | 第51页 |
4.4.3 预警指标权重及计算取值确定 | 第51-53页 |
4.4.4 雾天公路通行条件预警分级 | 第53-54页 |
4.5 高速公路雾天交通安全管控技术措施 | 第54-58页 |
4.5.1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天情况的运营管理概念 | 第54-55页 |
4.5.2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天情况应对策略的细节 | 第55-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总结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