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化学链技术与碳烟生成理论 | 第8-14页 |
1.2.1 化学链技术 | 第8-10页 |
1.2.2 炭黑形成理论--PAHs为前驱体的碳烟理论 | 第10-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煤焦油铁基载氧体热解的TG/FTIR/GCMS分析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实验 | 第16-1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2.2 实验 | 第1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2.3.1 TGA-DTG分析 | 第17-20页 |
2.3.2 热重红外分析 | 第20-21页 |
2.3.3 热重质谱分析 | 第21-22页 |
2.3.4 动力学分析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焦油热解过程的竞争性反应与炭黑形成机理的模拟 | 第26-3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竞争性反应模拟 | 第26-31页 |
3.2.1 Gibbs自由能和反应平衡常数 | 第26-27页 |
3.2.2 煤焦油不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 | 第27-28页 |
3.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1)炭黑损耗 | 第28-29页 |
(2)载氧体产物分析 | 第29-30页 |
(3)NO的还原反应 | 第30-31页 |
3.3 炭黑形成机理的探究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热重分析的竞争反应特性的研究 | 第34-50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实验 | 第34-35页 |
4.2.1 实验样品的准备 | 第34页 |
4.2.2 热重实验 | 第34-35页 |
4.3 固固反应 | 第35-40页 |
4.3.1 不同态铁基载氧体混合物与炭黑的热重分析 | 第35-36页 |
4.3.2 单一铁基载氧体与炭黑的热重分析 | 第36-39页 |
4.3.3 不同铁基载氧体与炭黑反应的气体产物分析 | 第39页 |
4.3.4 混合输运过程炭黑消耗量比较 | 第39-40页 |
4.4 气固反应 | 第40-48页 |
4.4.1 合成气与炭黑-氧化铁的反应 | 第40-42页 |
4.4.2 合成气气氛下炭黑-四氧化三铁的反应 | 第42-44页 |
4.4.3 合成气气氛下炭黑-氧化亚铁的反应 | 第44-45页 |
4.4.4 合成气气氛下炭黑-铁基载氧体的反应 | 第45-47页 |
4.4.5 炭黑消耗量分析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载氧体释氧性能验证试验 | 第50-64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载氧体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5.2.1 载氧体制备及热重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5.2.2 热重实验过程 | 第51页 |
5.2.3 热重分析 | 第51-52页 |
5.2.4 转化率 | 第52-55页 |
5.3 煤焦油与载氧体流化床反应器中的初步试验 | 第55-63页 |
5.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55-56页 |
5.3.2 流化床反应器的冷态实验 | 第56-59页 |
5.3.3 煤焦油热解实验 | 第59-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