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及其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0页
    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简介第9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发展动态第9-10页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特点第10-12页
        1.3.1 多孔性质第10-11页
        1.3.2 较大的比表面积第11页
        1.3.3 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第11页
        1.3.4 不饱和活性位点第11-12页
    1.4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14页
        1.4.1 溶剂蒸发法第12页
        1.4.2 溶剂热或水热法第12-13页
        1.4.3 扩散法第13页
        1.4.4 超声波辅助法第13-14页
    1.5 MOFs复合材料第14-15页
        1.5.1 合成方法第14页
        1.5.2 MOFs复合材料的优点第14-15页
    1.6 MOFs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的传感应用第15-18页
        1.6.1 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第15-16页
        1.6.2 DNA检测第16-17页
        1.6.3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7-18页
    1.7 本工作的主要研究和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Nafion/聚苯胺/ZIF-8纳米复合物传感器检测多巴胺第20-31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2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1页
        2.2.2 ZIF-8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1页
        2.2.3 Nafion/PANI/ZIF-8修饰电极的制备第21-22页
        2.2.4 实验方法第2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2-30页
        2.3.1 材料的形貌和组成分析第22-24页
        2.3.2 DA在各修饰电极的伏安曲线第24页
        2.3.3 缓冲溶液pH对DA测定的影响第24-25页
        2.3.4 扫描速率对DA测定的影响第25-27页
        2.3.5 DA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27-28页
        2.3.6 干扰实验第28-29页
        2.3.7 重现性和稳定性第29页
        2.3.8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29-30页
    2.4 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还原氧化石墨烯/ZIF-8纳米复合物传感器检测多巴胺第31-44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3.2.2 ZIF-8和还原氧化石墨烯/ZIF-8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33页
        3.2.3 还原氧化石墨烯/ZIF-8修饰电极(RGO/ZIF-8/GCE)的制备第33-34页
        3.2.4 实验方法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3.3.1 材料的形貌和组成分析第34-36页
        3.3.2 DA在各修饰电极上的伏安曲线第36-37页
        3.3.3 缓冲溶液pH对DA测定的影响第37-38页
        3.3.4 扫描速率对DA测定的影响第38-39页
        3.3.5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39-41页
        3.3.6 干扰实验第41-42页
        3.3.7 重现性和稳定性第42-43页
        3.3.8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43页
    3.4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亚甲基蓝@ZIF-8-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传感器检测芦丁第44-60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第45-47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45-46页
        4.2.2 ZIF-8,MB@ZIF-8,MB@ZIF-8/RGO的制备第46-47页
        4.2.3 MB@ZIF-8/RGO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7页
        4.2.4 实验方法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4.3.1 材料的形貌和组成分析第47-50页
        4.3.2 芦丁在各修饰电极上的伏安曲线第50-51页
        4.3.3 缓冲溶液pH对芦丁检测的影响第51-52页
        4.3.4 扫描速度对芦丁检测的影响第52-53页
        4.3.5 芦丁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3-55页
        4.3.6 干扰实验第55-57页
        4.3.7 重现性和稳定性第57页
        4.3.8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57-59页
    4.4 结论第59-60页
第五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马铃薯价格波动及目标价格保险研究
下一篇:焦油热解过程铁基载氧体释氧性能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