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探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11页
        1.1.1 我国地形地貌背景第8页
        1.1.2 土地资源的物质条件第8-9页
        1.1.3 大学校园建设用地粗放式开发第9-10页
        1.1.4 当代科技与教育发展趋势第10-11页
    1.2 研究概况综述第11-16页
        1.2.1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的限定第11-14页
        1.2.2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框架第16-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研究框架第16-18页
2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基础研究第18-26页
    2.1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的相关理论第18-20页
        2.1.1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第18-19页
        2.1.2 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第19-20页
        2.1.3 城市综合体第20页
    2.2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的影响因素第20-25页
        2.2.1 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2.2.2 山地大学校园的布局特征第21-23页
        2.2.3 山地大学校园的交通组织第23-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山地大学校园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互动规划设计第26-48页
    3.1 山地大学校园的空间特点第26-29页
        3.1.1 有机性特征第26-27页
        3.1.2 聚集性特征第27页
        3.1.3 聚向性特征第27-29页
    3.2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的原则第29-31页
        3.2.1 生态化设计原则第29页
        3.2.2 经济可行性原则第29-30页
        3.2.3 适宜的外部空间尺度原则第30-31页
        3.2.4 各功能区高效的交流原则第31页
    3.3 山地大学校园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互动规划设计策略第31-45页
        3.3.1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念性方案)第32-34页
        3.3.2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中标方案)第34-37页
        3.3.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第37-40页
        3.3.4 香港科技大学第40-42页
        3.3.5 澳门东亚大学第42-45页
        3.3.6 策略总结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8页
4 山地大学校园功能复合化设计策略第48-62页
    4.1 山地大学校园的山地特征对复合化设计的影响第48-49页
    4.2 山地大学校园集约化复合化设计的意义第49-50页
        4.2.1 必要行为效率性第49页
        4.2.2 交往行为全时性和丰富性第49-50页
        4.2.3 创新行为激发性第50页
    4.3 山地大学校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第50-51页
        4.3.1 明确学生为服务主体原则第50页
        4.3.2 保护生态的原则第50-51页
        4.3.3 把握功能复合“度”的原则第51页
        4.3.4 动态变化的原则第51页
    4.4 山地大学校园复合化设计策略第51-60页
        4.4.1 规划层次功能复合化设计策略第52-55页
        4.4.2 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功能复合化设计策略第55-59页
        4.4.3 措施总结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攀枝花学院校园集约化优化设计第62-76页
    5.1 攀枝花学院基本情况介绍第62-63页
        5.1.1 攀枝花学院规模、地形分析第62-63页
        5.1.2 攀枝花学院现状设计缺点分析第63页
    5.2 攀枝花学院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互动规划设计第63-72页
        5.2.1 山地空间形态的延续第65-66页
        5.2.2 舒适步行距离的功能分区第66-68页
        5.2.3 适宜尺度的校园外部空间第68-69页
        5.2.4 立体步行交通系统第69-72页
    5.3 攀枝花学院功能复合化设计第72-75页
        5.3.1 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的复合第72-73页
        5.3.2 生活区楼群的功能复合化设计第73-74页
        5.3.3 教学区楼群的功能复合化设计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 结语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附图第80-82页
附表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图表目录第88-90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下一篇:西安城市公园地域性文化表达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