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提出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发展 | 第8页 |
2.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素质教育对课程体制改革的要求 | 第8页 |
3. 校本课程开发满足了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 第8-9页 |
4. 简便的跳绳运动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项目 | 第9页 |
(二) 跳绳运动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 国外跳绳运动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2. 国内跳绳运动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和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6页 |
(一)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 第12-14页 |
1. 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并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 第12-13页 |
2. 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 第13页 |
3. 是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需要 | 第13-14页 |
(二)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 校长的影响 | 第14页 |
2. 体育教师的影响 | 第14页 |
3. 学生参与的兴趣 | 第14-16页 |
二、小学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和原则 | 第16-19页 |
(一)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 第16-17页 |
1. 跳绳运动的理论依据 | 第16页 |
2. 跳绳运动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第16-17页 |
(二)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开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1. 学生健康第一原则 | 第17页 |
2. 适应性原则 | 第17-18页 |
3. 特色性原则 | 第18页 |
4. 科学性原则 | 第18-19页 |
三、东师附小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第19-32页 |
(一) 短绳教材的开发与操作 | 第19-23页 |
1. 小学二年级并脚跳短绳 | 第19-20页 |
2. 小学二年级单脚交换跳短绳 | 第20-21页 |
3. 小学三年级编花跳短绳 | 第21-22页 |
4.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双人合作跳短绳 | 第22页 |
5. 小学四年级双摇跳短绳 | 第22-23页 |
(二) 长绳教材的开发与操作 | 第23-28页 |
1. 小学四年级跑入、跳出长绳 | 第23-24页 |
2. 小学五年级“∞”字跳长绳 | 第24-25页 |
3. 小学五年级长短绳齐摇跳 | 第25页 |
4. 小学六年级跳双长绳 | 第25-26页 |
5. 小学六年级跳网绳 | 第26-28页 |
(三) 跳绳游戏的开发与操作 | 第28-30页 |
1. 绳类练习 | 第28页 |
2. 绳类游戏 | 第28-29页 |
3. 跳绳比赛 | 第29-30页 |
(四) 东师附小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取得的成效 | 第30-32页 |
1. 促进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 第30-31页 |
2. 加快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31页 |
3. 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 第31-32页 |
四、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反思与建议 | 第32-35页 |
(一) 实践反思 | 第32-33页 |
1.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课程权利,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 第32页 |
2. 体育学科教师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上仍有待于提高 | 第32-33页 |
3. 缺乏具体的和便于操作的课程评价方法 | 第33页 |
(二) 建议 | 第33-35页 |
1. 建立完善的跳绳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 第33页 |
2.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应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 | 第33页 |
3. 以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33-35页 |
五、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