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学术界关于家庭农场研究的共识 | 第12-13页 |
二、学术界关于家庭农场研究的主要分歧 | 第13-14页 |
三、综合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第四节 家庭农场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第17-22页 |
一、家庭农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家庭农场的界定与内涵 | 第19-20页 |
三、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成效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湖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一、湖北省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二、湖北省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 第25页 |
三、湖北省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湖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成效 | 第27-31页 |
一、提高了从事家庭农场经营农户的收入 | 第27-28页 |
二、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 第28页 |
三、培育了一批新型的职业化农民 | 第28-29页 |
四、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土地流转与经营管理缺乏规范性与实效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资金约束限制了农业扩大再生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持续发展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 第34页 |
第五节 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有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国内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 | 第36-38页 |
一、吉林延边:政府大力度扶持 | 第36-37页 |
二、安徽郎溪:政府扶持与协会服务相结合 | 第37页 |
三、湖北武汉: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和高素质的农场主 | 第37-38页 |
四、上海松江:“农机合一”的发展模式 | 第38页 |
五、浙江宁波:企业化理念兴办家庭农场 | 第38页 |
第二节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 | 第38-41页 |
一、美国:发达的农业科技水平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 第39-40页 |
二、法国:土地集中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推力,农业信贷政策是保障 | 第40页 |
三、日本:单位土地产出高,农协组织力度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经验对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 | 第41-45页 |
一、国内经验对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 | 第41-42页 |
二、国外经验对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湖北省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第一节 培育和促进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 第46页 |
二、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三、提升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 | 第47页 |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五、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