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顶压机顶锤破裂的在线无损检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顶锤破裂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2.1 正常性破坏 | 第15-16页 |
2.2 非正常性破坏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顶锤破裂检测方法拟定 | 第18-24页 |
3.1 检测方法拟定要求 | 第18页 |
3.2 无损检测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3.3 声发射检测方法的选用 | 第20-22页 |
3.3.1 合理性论证 | 第20-21页 |
3.3.2 声发射检测的优点 | 第21-22页 |
3.4 检测信号频段选择 | 第22-23页 |
3.5 声发射检测系统组成 | 第2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4 顶锤破裂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 第24-46页 |
4.1 顶锤破裂在线检测系统总体实现 | 第24-27页 |
4.1.1 系统组成框架 | 第24-26页 |
4.1.2 系统软件架构 | 第26-27页 |
4.2 传感检测模块设计 | 第27-32页 |
4.2.1 压电元件选择 | 第28-29页 |
4.2.2 传感器安装 | 第29-30页 |
4.2.3 传感器外壳设计 | 第30-32页 |
4.2.4 传感器的耦合 | 第32页 |
4.3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 第32-40页 |
4.3.1 信号调理模块总体实现 | 第32-33页 |
4.3.2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4.3.3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34-39页 |
4.3.4 滤波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4.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45页 |
4.4.1 声卡信号采集 | 第41-43页 |
4.4.2 VC++和MATLAB混合编程实现 | 第43-44页 |
4.4.3 信号分析流程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现场采集的裂锤信号分析 | 第46-70页 |
5.1 现场信号的采集 | 第46-47页 |
5.2 时域及频谱分析 | 第47-51页 |
5.2.1 时域分析 | 第47-48页 |
5.2.2 频谱分析 | 第48-51页 |
5.3 时频域分析 | 第51-55页 |
5.3.1 时频分析方法概述 | 第51-53页 |
5.3.2 信号的STFT变换分析 | 第53-55页 |
5.4 EMD经验模态分解 | 第55-69页 |
5.4.1 瞬时频率 | 第55-56页 |
5.4.2 固有模态函数 | 第56-57页 |
5.4.3 时间特征尺度 | 第57-58页 |
5.4.4 EMD分解过程 | 第58-61页 |
5.4.5 边界处理 | 第61-66页 |
5.4.6 Hilbert谱和边际谱 | 第66页 |
5.4.7 裂锤信号的EMD分析结果 | 第66-69页 |
5.5 顶锤破裂特征的识别总结 | 第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及现场应用现状 | 第70-71页 |
6.2 下一阶段目标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顶锤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 第75-79页 |
附录B顶锤信号的频谱图 | 第79-83页 |
附录C顶锤信号的STFT时频图 | 第83-87页 |
附录D顶锤信号的HHT边际谱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