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系统节能调度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电梯群控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4页 |
1.1.1 电梯群控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2 电梯群控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 电梯节能群控研究现状及难点问题 | 第14-18页 |
1.2.1 节能群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节能群控难点问题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电梯群控系统能耗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21-34页 |
2.1 面向节能的群控多目标优化调度 | 第21-22页 |
2.2 传统电梯群能耗目标函数 | 第22-25页 |
2.3 回馈电梯群能耗目标函数 | 第25-32页 |
2.3.1 回馈电梯四状态运行 | 第25-26页 |
2.3.2 回馈电梯能耗目标函数 | 第26-32页 |
2.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派梯规则的电梯群控节能调度 | 第34-44页 |
3.1 电梯乘客流识别技术 | 第34-36页 |
3.2 节能派梯规则调度方法 | 第36-41页 |
3.3 仿真验证 | 第41-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节能动态调整的电梯群控分区调度 | 第44-52页 |
4.1 基于分区派梯的群控调度 | 第44-45页 |
4.2 基于节能分区调整的群控调度 | 第45-49页 |
4.2.1 节能动态分区调度方法 | 第45-47页 |
4.2.2 考虑分区调整的能耗目标函数 | 第47-48页 |
4.2.3 节能分区调度流程 | 第48-49页 |
4.3 仿真验证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鲁棒优化的群控上高峰节能调度 | 第52-73页 |
5.1 鲁棒优化基本理论 | 第52-56页 |
5.1.1 鲁棒优化理论 | 第52-54页 |
5.1.2 鲁棒优化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 | 第54页 |
5.1.3 针对电梯调度的两种鲁棒对等式方法 | 第54-56页 |
5.2 不确定交通流的鲁棒优化调度 | 第56-57页 |
5.3 上高峰能耗时间性能的耦合 | 第57-60页 |
5.4 鲁棒优化上高峰能耗时间耦合调度方法 | 第60-67页 |
5.4.1 考虑上高峰调度的能耗目标函数 | 第60-62页 |
5.4.2 上高峰鲁棒优化节能调度模型 | 第62-65页 |
5.4.3 上高峰电梯激活抑制态转换 | 第65-66页 |
5.4.4 上高峰节能调度流程 | 第66-67页 |
5.5 仿真验证 | 第67-72页 |
5.6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基于鲁棒优化的全交通模式节能调度 | 第73-96页 |
6.1 电梯群控系统的四种交通模式 | 第73-74页 |
6.2 鲁棒优化多模型节能调度方法 | 第74-90页 |
6.2.1 四种模式的鲁棒优化调度模型 | 第74-86页 |
6.2.2 基于智能蚁群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 | 第86-89页 |
6.2.3 全模式节能调度流程 | 第89-90页 |
6.3 仿真验证 | 第90-95页 |
6.4 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混合动力电梯群双重节能调度 | 第96-100页 |
7.1 混合动力电梯群系统 | 第96-97页 |
7.2 派梯供能双重节能调度方法 | 第97-99页 |
7.3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八章 电梯节能群控仿真平台 | 第100-111页 |
8.1 节能群控仿真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100-102页 |
8.2 节能群控仿真环境的功能 | 第102-103页 |
8.3 节能群控仿真环境的实现 | 第103-110页 |
8.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9.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3页 |
9.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4页 |
论文专利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