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利用F 2A连接的GMCSF和Smac的双基因溶瘤痘病毒靶向肿瘤治疗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癌症治疗现状第10-12页
    1.2 痘苗病毒(Vaccinia)第12页
    1.3 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第12-13页
    1.4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第13-14页
    1.5 SMAC 基因第14-15页
    1.6 FMDV 2A 连接子第15-16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6-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6-19页
        2.1.1 主要质粒和菌株第16页
        2.1.2 主要试剂第16-17页
        2.1.3 细胞株第17页
        2.1.4 抗体第17页
        2.1.5 引物第17-18页
        2.1.6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8-19页
        2.1.7 主要溶液配制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7页
        2.2.1 GM-CSF 和 SMAC 双基因 CDS 的构建第19-20页
        2.2.2 克隆构建第20-21页
        2.2.3 重组痘病毒的构建第21-22页
        2.2.4 重组痘病毒的筛选第22-23页
        2.2.5 重组痘病毒的鉴定第23-24页
        2.2.6 病毒的扩增第24页
        2.2.7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24页
        2.2.8 MTT 检测细胞活力第24-25页
        2.2.9 western blot第25页
        2.2.10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第25页
        2.2.11 RNA 提取第25-26页
        2.2.12 PI 和 Annexin V 染色第26页
        2.2.13 细胞的传代和培养第26-27页
        2.2.14 Hoechst 染色第27页
        2.2.15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3 实验结果第27-41页
    3.1 GM-CSF 和 SMAC 双基因病毒构建第27页
    3.2 外源基因表达和剪切第27-28页
    3.3 VV-SMAC 对 HCC 活力的影响第28页
    3.4 VV-SMAC 诱导 HCC 发生凋亡第28-30页
    3.5 VV-SMAC 引起 HCC 的坏死第30-31页
    3.6 VV-SMAC 诱导了 Ripoptosome 的形成第31页
    3.7 VV-SMAC 和 vinblastine 对 HCC 的协同治疗第31-36页
    3.8 基因毒性类药物降低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第36-37页
    3.9 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第37-38页
    3.10 基因毒性类药物抑制痘病毒的感染第38-40页
    3.11 白藜芦醇和甲硫哒嗪影响病毒感染的早期第40-41页
4 讨论第41-43页
5 参考文献第43-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糖体管道作用蛋白质折叠机制的模拟研究
下一篇:青岛YH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激励机制研究